氮化處理的顏色。將被處理零件置于滲氮爐中,并將爐蓋密封后即可加熱,但加熱至150℃以前須作爐內排除空氣工作。排除爐內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氣分解時與空氣接觸而發生性氣體,及防止被處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其所使用的氣體即有氨氣及氮氣二種。排除爐內空氣的要領如下:①被處理零件裝妥后將爐蓋封好,開始通無水氨氣,其流量盡量可能多。②將加熱爐之自動溫度控制設定在150℃并開始加熱(注意爐溫不能高于150℃)。③爐中之空氣排除至10%以下,或排出之氣體含90%以上之NH3時,再將爐溫升高至滲氮溫度。氮化工藝之表面氮化處理。廣東合金鋼氮化處理設備制造 離子氮化裝爐時零件間距如何控制?不同尺寸產品混裝裝...
氮化處理是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經氮化處理的制品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蝕性及耐高溫的特性。傳統的合金鋼料中之鋁、鉻、釩及鉬元素對滲氮甚有幫助。這些元素在滲氮溫度中,與初生態的氮原子接觸時,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尤其是鉬元素,不僅作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為降低在滲氮溫度時所發生的脆性。其他合金鋼中的元素,如鎳、銅、硅、錳等,對滲氮特性并無多大的幫助。一般而言,如果鋼料中含有一種或多種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較良好。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氣體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滲氮。部分零件也需要用汽油清洗比較好,但在滲氮前之還有就是加工方法若采用拋光、研...
由于離子氮化法不是依靠化學反應作用,而是利用離子化了的含氮氣體進行氮化處理,所以工作環境十分清潔而無需防止公害的特別設備。因而,離子氮化法也被稱作二十一世紀的“綠色”氮化法。利用了離子化了的氣體的濺射作用,因而與以往的氮化處理相比,可 的縮短處理時間(離子滲氮的時間 為普通氣體滲氮時間的1/3~1/5)。由于離子氮化法利用輝光放電直接對工件進行加熱,也無需特別的加熱和保溫設備,且可以獲得均勻的溫度分布,與間接加熱方式相比加熱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達到節能效果(能源消耗 為氣體滲氮的40~70%)。由于離子氮化是在真空中進行,因而可獲得無氧化的加工表面,也不會損害被處理工件的表面光潔度。而且由于是...
氮化處理中離子氮化中,若添加碳化氫系氣體則可作離子軟氮化處理,但一般統稱離子氮化處理,工件表面氮氣濃度可改變爐內充填的混合氣體(N2+H2)的分壓比調節得之,純離子氮化時,在工作表面得單相的r′(Fe4N)組織含N量在~,厚層在10μm以內,此化合物層強韌而非多孔質層,不易脫落,由于氮化鐵不斷的被工件吸附并擴散至內部,由表面至內部的組織即為FeN→Fe2N→Fe3N→Fe4N順序變化,單相ε(Fe3N)含N量在~,單相ξ(Fe2N)含N量在~,離子氮化首先生成r相再添加碳化氫氣系時使其變成ε相之化合物層與擴散層,由于擴散層的增加對疲勞強度的增加有很多助。而蝕性以ε相上佳。氮化工藝之表面氮...
所謂的氮化處理,就是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經氮化處理的制品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蝕性及耐高溫的特性。模具進行氮化處理可以顯著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抗腐蝕性能和抗疲勞性能。由于滲氮溫度偏低,一般在500~600度范圍內進行,滲氮時模具芯部沒有發生相變,因此模具滲氮后變性較小。一般熱作模具鋼都可以在淬火、回火后在低溫回火溫度的溫度區進行滲氮;一般碳鋼和合金鋼在制作塑料模具時也可以在調質后的回火溫度下滲氮;一些特殊要求的冷作模具鋼也可以在氮化后進行淬火、回火熱處理。離子滲氮爐操作要點:設備完全冷卻后停止冷卻水。深圳什么是氮化處理性能...
氮化處理就是常說的滲氮處理。其是將氮原子滲入鋼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過程。原理:利用氨在一定溫度(500~600℃)下分解的活性氮原子向鋼的表面擴散,形成鐵氮合金,從而改變鋼件表面的力學性能和物理化學性質。滲氮可以獲得很高的I表面硬度,耐磨性能及疲勞強度,并具有耐腐蝕性;而且由于滲氮處理溫度比滲碳溫度低,且不需要額外熱處理,所以滲氮后的變形很小,這點非常重要。滲氮與滲碳相比,滲氮的優點如下: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有更高的疲勞強度;更高的耐腐蝕性;工件變形小;較高的抗咬合性。鋼件在氮化前應做的準備工作:清理氮化箱及氨氣管道,并檢查是否漏氣分析氨液中的含水量(含水量不可>)否則影響氮化質量。...
熱處理主要是將金屬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質中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金屬材料表面或者內部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方法。這種熱處理可分為氮化處理等,那么大家對于氮化處理了解多少呢?這種氮化處理是向鋼的表面層滲入氮原子的過程,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勞強度和抗腐蝕性。它是利用氨氣在加熱時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鋼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層,同時向心部擴散。這種氮化通常是氮化爐來進行,適用于各種高速傳動精密齒輪、機床主軸(如鏜桿、磨床主軸),高速柴油機曲軸、閥門等。氮化工件工藝路線:鍛造-退火-粗加工-調質-精加工-除應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由于氮化層薄,并且較脆,因此要求有較...
為此,通過系統的試驗,綜合比較和分析了氮化處理前的淬火、淬火+一次回火、淬火+兩次回火及淬火+三次回火四種不同熱處理狀態對H13模具鋼氮化后的表面滲層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為實際生產工藝的制定提供參考。(1)淬火態H13鋼氮化后,表面沒有出現常規的白亮層和擴散層,表層到芯部的硬度均在HV980左右。三種調質態H13鋼氮化后,氮化層的厚度都約為0.24mm,其中化合物層厚度依次為:6、10、11μm。表面硬度均約為HV950?;衔飳佑搔畔?Fe2N)、γ′相和Fe3O4構成,擴散層由α2Fe、ε相(Fe3N)、CrN和γ′相構成,但各相含量有一定差別。(2)H13鋼的淬火+二次回火或淬火+...
氮化處理是將鋼鐵零件放在滲氮介質中,在一定溫度下保溫,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面層的熱處理工藝,氮化處理優點經氮化處理的零件具有以下優點。高硬度和高耐磨38CrMoAlA等氮化鋼制零件,氮化后的表層硬度可以提高到HV1000~1200,相當于HRC70左右。這顯然是一般淬火或滲碳淬火處理達不到的。尤其寶貴的是,這種高硬度可在500℃左右長期保持不下降。由于硬度高,耐磨性也很好,能抗各種類型的磨損。較高的疲勞強度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的各種氮化物相的比容比鐵大,因此氮化后表面產生了較大的殘余壓應力。表層殘余壓應力的存在,能部分地抵消在疲勞載荷下產生的拉應力,延緩疲勞破壞過程,使疲勞強度顯著提高。同...
哪些零件不適合進行離子氮化?由于離子氮化的過程是起輝電離放電的過程,所以一定要遵循基本的放電原理。當陰極放電長度小于小孔或窄縫尺寸的一半時,離子氮化才能夠正常進行。而陰極放電長度主要受氣壓、氣體組分、電壓等參數的影響,.小也就能控制到1mm左右,所以理論上通過起輝進行氮化的小孔和窄縫的.小尺寸是2mm。同時,由于空心陰極效應,當小孔的孔徑比達到一定數值時,離子氮化的滲氮也無法正常進行,因為深孔內起輝容易導致孔內輝光疊加進而引起工件表面超溫。另一方面,如果孔深過大,受陰陽極距離的影響,孔內的起輝難度會增大,導致工件溫度偏低。根據經驗,通孔的內孔長度與直徑的比值達到8時滲氮效果會變差,...
氮化處理剩余三大優點:較高的抗咬合性能一些承受高速相對滑動的零件很容易發生卡死或擦傷,而氮化零件在短時間缺乏潤滑或過熱的條件下,仍能保持高硬度,具有較高的抗咬合性能。較高的抗蝕性。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了一層致密的化學穩定性較高的氮化物層,突出地提高了抗腐蝕性能,并能抵抗大氣、自來水、水蒸氣、苯、油污、弱減性溶液的腐蝕,保持了良好的抗蝕性。變形小且具有規律性因為氮化溫度低,一般為480~580℃,升降溫速度又很慢,零件心部也無組織轉變,仍保持調質狀態的組織,所以氮化后的零件變形很小,而且變形的規律可以掌握和控制。滲氮與滲碳相比有較高的抗咬合性能。河源不銹鋼氮化處理設備制造離子滲氮法具有以下一些優點...
氮化處理目的是要獲得工件表面的高硬度、提高耐磨性和抗疲勞強度。一般滲層小于,表面有一層很薄的化合物層,這層薄薄的白亮層既耐磨又有一定的耐蝕性,所以一般情況把氮化做為還有就是一道工序。氮化后表面硬度可以達到950~1200HV,相當于65~72HRC,而心部不會發生硬度的變化。如果采用軟氮化,硬度可能要低一些。氮化處理是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經氮化處理的制品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蝕性及耐高溫的特性。Ps;是一種表面熱處理工藝,表面滲人氮元素,有一層很薄的化合物層(白亮層)。既耐磨,又有一定的耐蝕性。一般情況下氮化處理是還有就是一道工序但要...
離子氮化裝爐時零件間距如何控制?不同尺寸產品混裝裝爐零件的間距過小會影響到零件的滲氮效果,如果過大會浪費裝爐空間。根據經驗,離子氮化零件在裝爐時零件之間的間距一般控制在20mm左右。如果零件較小,這個間距可以適當縮小,不過一般不要小于10mm。子氮化不同零件拼爐時如何裝爐?在歐洲,自從1986年德國TEG公司(現歸屬德國PVA公司)的,熱壁式離子氮化爐已經獲得廣的應用。熱壁式離子氮化爐因其爐內溫度可以通過輔助熱源進行分區調控,使整爐的溫度均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對于裝爐的要求降低了很多。對于熱壁爐而言,在裝爐方面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比表面積(輝光表面積與產品重量的比值)相近的產品盡...
氮化處理常見問題匯總一:氣體氮化與離子氮化,對性能的影響?哪種更好?答:氣體氮化可以獲得較深滲層及高硬度的氮化物。并且適用各種形狀的氮化零件;特別重載荷零部件,離子氮化針對輕載荷高轉速零部件。氣體氮化白亮層斷續好還是連續好?對性能有何影響?答:當機械零件表面具有完整而致密的、連續的氮化白亮層覆蓋時,具有較強的抗大氣和水腐蝕性能,以及具有較低的摩擦系數和較高的抗固著磨損特性,可以形成均勻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且增強了零部件的疲勞強度;斷續的性能則要差。工件涂層可根據預期性能要求通過調節氮、氫及其他(如碳、氧、硫等)氣氛的比例調整實現相組成調節。廣東高頻氮化處理商家 氮化處理是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
氮化處理滲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第二種方法即將表面加以磷酸皮膜處理滲氮爐的排除空氣將被處理零件置于滲氮爐中,并將爐蓋密封后即可加熱,但加熱至150℃以前須作爐內排除空氣工作。排除爐內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氣分解時與空氣接觸而發生性氣體,及防止被處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其所使用的氣體即有氨氣及氮氣二種。排除爐內空氣的要領如下:①被處理零件裝妥后將爐蓋封好,開始通無水氨氣,其流量盡量可能多。②將加熱爐之自動溫度控制設定在150℃并開始加熱(注意爐溫不能高于150℃)。③爐中之空氣排除至10%以下,或排出之氣體含90%以上之NH3時,再將爐溫升高至滲氮溫度。離子滲氮爐操作要點:按工藝調整真空度、電壓、電流、...
離子滲氮爐在工業生產領域使用的比較的多,這個設備別看他不起眼,其實它的作用很大的,遇到一些特殊的工藝處理是少不了它的存在的,因此受到大家的喜愛,由于近幾年行業發展的比較好,于是會市面上的離子滲氮爐的生產廠家也變得多了起來,這對于我們離子滲氮爐選型是有一定困擾的,在面對不同類型的設備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首先我們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出發,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離子滲氮爐,因為不同的離子滲氮爐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因此導致在價格方面也會存在一定的區別,但是大家要清楚,不管是什么大小的爐,其功能特點是一樣的,因此結合自己的經濟情況選擇會比較好。其次我們還需要結合所加工的零件形狀和現有設備條件來確定,一般來...
離子滲氮作為強化金屬表面的一種利用輝光放電現象,將含氮氣體電離后產生的氮離子轟擊零件表面加熱并進行氮化,獲得表面滲氮層的離子化學熱處理工藝, 適用于鑄鐵、碳鋼、合金鋼、不銹鋼及鈦合金等。零件經離子滲氮處理后,可顯著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使其具有高的耐磨性、疲勞強度,抗蝕能力及抗燒傷性等。離子滲氮又稱輝光滲氮,是利用輝光放電原理進行的。輝光放電是當氣體越過電暈放電區后,若減小外電路電阻,或提高全電路電壓,繼續增加放電功率,放電電流將不斷上升。同時輝光逐漸擴展到兩電極之間的整個放電空間,發光也越來越明亮。當電子能f提高,也就是增強電場的操作參數,則能使電暈放電過渡到輝光放電。離子滲氮向工件表面滲入的...
所謂的氮化處理,就是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經氮化處理的制品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蝕性及耐高溫的特性。模具進行氮化處理可以顯著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抗腐蝕性能和抗疲勞性能。由于滲氮溫度偏低,一般在500~600度范圍內進行,滲氮時模具芯部沒有發生相變,因此模具滲氮后變性較小。一般熱作模具鋼都可以在淬火、回火后在低溫回火溫度的溫度區進行滲氮;一般碳鋼和合金鋼在制作塑料模具時也可以在調質后的回火溫度下滲氮;一些特殊要求的冷作模具鋼也可以在氮化后進行淬火、回火熱處理。實踐證明,經過氮化處理后的模具使用壽命顯著提高,進行氮化...
什么是氮化處理,它的目的是什么氮化又稱滲氮,它是將氮原子滲入鋼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過程。氮化處理是利用氨在一定溫度(500~600)下所分解的活性氮原子向鋼的表面層擴散,而形成鐵氮合金,從而改變鋼件表面的力學性能和物理、化學性質。氨氣在400℃以上將發生如下分解反應;2NH3→2N+3H2分解出的氮原子被工件吸收從而形成氮化層。滲氯可以獲得比滲瑞更高的表面硬度(可高達1000~1200HV)耐磨性能乃疲勞強度并且有滲碳得不到的耐腐鐘性能;而且由于滲氮溫度比滲碳溫度低得多,滲氮后又不需要進行熱處理,所以滲氮后的變形很小,因此在工業上獲得了的應用。滲氮與滲碳相比,滲氮的優點如下:①有更高的表面...
氮化處理是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經氮化處理的制品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蝕性和耐高溫性,其中鋁是強的氮化物元素,一般而言,如果鋼料中含有一種或多種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較良好,氮化處理能增加鋼件的耐磨性、表面硬度、疲勞極限和抗蝕能力。具有增加鋼件的耐磨性、表面硬度、疲勞極限和抗蝕能力。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氣體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滲氮。部分零件也需要用汽油清洗比較好,但在滲氮前之還有就是加工方法若采用拋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產生阻礙滲氮的表面層,致使滲氮后,氮化層不均勻或發生彎曲等缺陷。此時宜采用下列二種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層。方法一在...
為此,通過系統的試驗,綜合比較和分析了氮化處理前的淬火、淬火+一次回火、淬火+兩次回火及淬火+三次回火四種不同熱處理狀態對H13模具鋼氮化后的表面滲層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為實際生產工藝的制定提供參考。(1)淬火態H13鋼氮化后,表面沒有出現常規的白亮層和擴散層,表層到芯部的硬度均在HV980左右。三種調質態H13鋼氮化后,氮化層的厚度都約為0.24mm,其中化合物層厚度依次為:6、10、11μm。表面硬度均約為HV950?;衔飳佑搔畔?Fe2N)、γ′相和Fe3O4構成,擴散層由α2Fe、ε相(Fe3N)、CrN和γ′相構成,但各相含量有一定差別。(2)H13鋼的淬火+二次回火或淬火+...
氮化處理的nZVI增強三氯乙烯的還原脫氯。氮化處理可以用于改善鐵和鋼材料的耐腐蝕性。此外,氮化鐵(FexN)已被證明在廣的應用中具有出色的催化性能。在減少顆粒腐蝕的同時,氮化也增強了用于地下水修復的零價鐵納米顆粒(nZVI)的反應性。兩種不同類型的FexN納米顆粒是通過在高溫下將氣態的NH3/N2混合物通過原始的nZVI來合成的。得到的顆粒主要由面心立方(γ′-Fe4N)和六方緊密堆積(ε-Fe2-3N)排列組成。氮化被發現增加了顆粒的水接觸角和還原形式的鐵的表面可用性。與原始的nZVI相比,兩種類型的FexN納米粒子的三氯乙烯(TCE)脫氯率分別增加了20倍和5倍,而氫氣演化率則減少了...
氮化處理是表面熱處理的一種。表面滲氮,使表面有一定的硬度。氮化處理又稱為擴散滲氮。氮化處理優點介紹: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對38CrMoAlA等氮化鋼制零件,氮化后的表層硬度可以提高到HV1000-1200,相當于HRC70左右。這顯然是一般淬火或滲碳淬火處理達不到的。尤其寶貴的是,這種高硬度可在500℃左右長期保持不下降。由于硬度高,耐磨性也很好,能抗各種類型的磨損。較高的疲勞強度。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的各種氮化物相的比容比鐵大,因此氮化后表面產生了較大的殘余壓應力。表層殘作壓應力的存在,能部分地抵消在疲勞載荷下產生的拉就力,延緩疲勞破壞過程,使疲勞強度顯著提高。同時氮化還使工件的缺口敏感...
氮化處理常見問題匯總:氣體氮化與離子氮化對白亮層影響哪一種更好?如何控制?答:氣體氮化和離子氮化擁有各自的優勢,不好說那種工藝更好,只能說應用于具體場合時更適合。氣體氮化的優勢主要在于裝爐方式簡單,對于零件尺寸形狀要求小,可實現整體滲氮,容易實現白亮層滲氮,更容易實現大小件混裝等優勢。離子氮化的優勢主要有淺層滲速快、環保、無污染、變形小、節能。滲氮組織容易控制,可實現局部滲氮,氣體消耗是氣體滲氮的5%,不使用氨氣,更容易實現不銹鋼的滲氮等優勢。想要快速了解氮化處理,歡迎聯系我們衡創!陽江模具氮化處理方式離子滲氮工藝質量檢驗:1.滲氮層厚度滲氮層包括化合層和擴散層,滲氮層厚度和時間呈拋物線關系。...
氮化處理是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經氮化處理的制品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蝕性及耐高溫的特性。傳統的合金鋼料中之鋁、鉻、釩及鉬元素對滲氮甚有幫助。這些元素在滲氮溫度中,與初生態的氮原子接觸時,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尤其是鉬元素,不僅作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為降低在滲氮溫度時所發生的脆性。其他合金鋼中的元素,如鎳、銅、硅、錳等,對滲氮特性并無多大的幫助。一般而言,如果鋼料中含有一種或多種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較良好。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氣體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滲氮。部分零件也需要用汽油清洗比較好,但在滲氮前之還有就是加工方法若采用拋光、研...
氮化處理主要目的是增強零件的表面耐磨性,氮化后的零件表面硬度能達到至少HV400以上!好的材料甚至能達到HV800以上!滲碳淬火也可以起到氮化所能達到的目的!氮化的缺點就是,氮化的零件其氮化層一般比較淺,也就是表面淺淺的一層,一般0.40mm左右,再深就比較困難,故一般氮化零件不能承受重載荷!相對來講,滲碳淬火后的零件就可以!滲碳淬火零件的滲碳層深或者有效硬化層深就比較靈活,既有0.55-0.8這樣的淺層深,也有≥3mm這樣的深層深!氮化處理是處理什么?云浮合金鋼氮化處理現貨但在滲氮前之 加工方法若采用拋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產生阻礙滲氮的表面層,致使滲氮后,氮化層不均勻或發生彎曲等缺陷。此...
氮化處理就是常說的滲氮處理。其是將氮原子滲入鋼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過程。原理:利用氨在一定溫度(500~600℃)下分解的活性氮原子向鋼的表面擴散,形成鐵氮合金,從而改變鋼件表面的力學性能和物理化學性質。滲氮可以獲得很高的I表面硬度,耐磨性能及疲勞強度,并具有耐腐蝕性;而且由于滲氮處理溫度比滲碳溫度低,且不需要額外熱處理,所以滲氮后的變形很小,這點非常重要。滲氮與滲碳相比,滲氮的優點如下: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有更高的疲勞強度;更高的耐腐蝕性;工件變形小;較高的抗咬合性。鋼件在氮化前應做的準備工作:清理氮化箱及氨氣管道,并檢查是否漏氣分析氨液中的含水量(含水量不可>)否則影響氮化質量。...
模具滲氮進行氮化處理時,模具滲氮表層硬度偏低將會降低模具的耐磨性能,減少滲氮模具的使用壽命。缺陷產生的原因:滲氮模具表層含氮量低。這是由于滲氮時爐溫偏高或者在滲氮第一階段的氨分解率過高,即爐內氮氣氛過低。模具預先熱處理后基體硬度太低。滲氮爐密封不良、漏氣或初用新的滲氮罐。預防措施:適當降低滲氮溫度,對控溫儀表要經常校正,保持適當的滲氮溫度。模具裝爐后應緩慢加熱,在滲氮第一階段應適當降低氨分解率。滲氮爐要密封,對漏氣的馬弗罐應及時更換。新滲氮罐要進行預滲氮,使爐內氨分解率達到平穩。對因滲氮層含氮量較低的模具可進行一次補充滲氮,其滲氮工藝為:滲氮溫度520℃,滲氮時間8~10h,氨分解率控制在...
氮化件出爐后首先用肉眼檢查外觀質量,鋼鐵零件經氮化處理后表面通常呈銀灰色或暗灰色(不同材質的工件,離子氮化后其表面顏色略有區別),鈦及鈦合金件表面應呈金黃色。離子滲氮后工件表面不應有明顯的電弧燒傷和剝落等缺陷,這些要求在正常情況下是完全可以達到的。不正常的氧化顏色有以下一些情況:表面電弧燒傷:主要是由于工件表面、工件上的小孔中或焊接件的空腔內及組合件的接合面上存在含油雜質,引起強烈弧光放電所致。表面剝落起皮:產生起皮的機理還不十分清楚,但在生產實踐中,工件表面清理不凈、脫碳或氣份中含氧量過多、氮化溫度過高等有時會產生起皮。表面發藍或呈紫藍色這是氧化造成的,如果氧化是在氧化結束后停爐過程中產...
氮化處理是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經氮化處理的制品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蝕性及耐高溫的特性。作用增加鋼件的耐磨性、表面硬度、疲勞極限和抗蝕能力技術流程工藝要求滲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氣體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滲氮。部分零件也需要用汽油清洗比較好,但在滲氮前之還有就是加工方法若采用拋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產生阻礙滲氮的表面層,致使滲氮后,氮化層不均勻或發生彎曲等缺陷。此時宜采用下列二種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層。一種在滲氮前首先以氣體去油。然后使用氧化鋁粉將表面作噴砂處理(abrasivecleaning)。另一種方法即將表面加以磷酸皮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