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指出,考慮到城鄉、地域、民族等不同特點,《意見》要求,在依法推行遺體火化、骨灰或遺體公墓內集中安葬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和推廣更多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安葬方式。在火葬區,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和骨灰立體安葬等方式,倡導選擇節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革新區,倡導選擇節地型遺體墓位以及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同時,還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選擇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生態葬強調遺體直接回歸自然,減少環境污染。長寧草坪葬生態節地葬有什么講究
走進漳州市的長泰區巖溪鎮甘棠村,生命公園里綠草如茵,蜿蜒小路旁的花草叢中,一塊塊不到0.4平方米的“生命里程碑”,是22位逝者留在世間的印記。“生命公園離村里居住區不到一公里,想念親人時過來走走很方便。”甘棠村黨支部書記陳阿煉說。如今在漳州,這樣的生命公園越來越多。陳阿煉告訴記者,與傳統的墓碑石林不同,生命公園采用斜碑式生命里程碑,里程碑占地面積不超過0.4平方米,與墓穴大小一致。其周邊栽種了四季花草、綠化喬木,既節約了用地,又讓逝者長眠花海,還能作為休閑公園使用,得到多數村民支持。奉城圖書館葬生態節地葬市價普及生態葬,為我國殯葬事業注入綠色、人文、和諧的新內涵。
對于管理了念親堂十幾年的劉尚民來說,這不止是一份工作,更是對全村的一份堅守。“潮汕地區傳統習俗較為豐富,在喪葬方面,有些陳規陋習一定要摒棄,但是有些好的,比如家族團結的觀念就一定要傳承下來。”劉尚民深有感觸地說,“這里之所以命名為‘念親堂’,就是告訴后輩們要懷念故去的先人,更要珍惜現在的親人,增強家族凝聚力、認同感和親切感。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努力做好全村的殯葬革新工作,更好地服務本村村民和周邊百姓。”
上海市殯葬協會會長王宏階稱,推行公益節地生態墓區既作為一項公益事業服務了部分困難群體,同時也滿足了節約和保護土地資源的需求,“是殯葬方式革新的大勢所趨。”他還表示,節地生態安葬形式已在上海不少公墓推行,今后將逐步覆蓋上海各大公墓。“生態殯葬”也稱“綠色殯葬”,是一種以樹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樹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它將親人骨灰和著鮮花瓣與泥土葬于樹根四周、草坪之中。綠色安葬象征著生命長綠、精神永存,也符合人們“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生態葬介紹: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殯葬方式。
相關問題,“面子”和“風水”讓綠色殯葬遭遇尷尬,雖然生態環保的“綠色殯葬”收到一片叫好聲,然而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卻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據長春當地媒體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0%的受訪者能夠接受這種生態葬。長春息園推出了多種“綠色殯葬”形式,其中400多個樹葬墓穴,用了七年多才售罄。與此同時,高級墓地仍大有市場。4月1日,長春市一家媒體曝出“當地較貴墓地可買45平方米商品房”。對此,許多網友發出了“死無葬身之地”的感嘆。而就是這樣價格節節高升的墓地,還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一些被認為是風水好、服務好的墓地早已售罄。節地葬鼓勵使用可降解容器,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長寧廊葬生態節地葬實施方案
生態葬的特點:簡約、自然、和諧、環保。長寧草坪葬生態節地葬有什么講究
在“花果魚米之鄉”漳州,“生命公園”理念不僅融入了公益性公墓建設,還與當地的自然景觀、特色產業相銜接。在龍文區郭坑鎮扶搖村,生命公園保留了龍眼園林中原有的階梯式地貌,稍作平整,在林中設置生命里程碑;在龍海區白水鎮方田村,天然石頭被植入孝親文化,成為一道風景;在華安縣湖林鄉上田村,整體風格則以櫻花為主題……漳州市在公園用地、建設模式、樹木選材等方面開展積極探索,建設別具地方特色的生命公園。長泰區民政局局長王泳中說,以生命公園的形式修建骨灰安葬設施,并因地制宜設置草坪葬、樹葬、花葬等節地生態安葬形式,不僅一改傳統陵園壓抑氛圍,還能較大限度保護耕地、林地及生態環境。長寧草坪葬生態節地葬有什么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