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對象,具有紹興市戶籍的城鄉居民,特困供養人員以及骨灰存放到外地者除外。獎補標準:骨灰實施撒散,每例一次性獎勵10000元;骨灰實施樹(花)葬、草坪葬,每例一次性獎勵5000元;骨灰安置在骨灰堂(墻、廊),每例一次性獎勵3000元;小型低碑式安葬,每例一次性獎勵500元。生態殯葬具體又可分為樹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海葬等形式。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殯葬觀念的更新,“綠色殯葬”時下成為引導殯葬發展趨勢的新風尚。生態節地葬的推動,有助于減少傳統墓地資源的緊缺問題。徐匯可降解生態節地葬是什么
2012年,民政部下發《關于全方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國火葬區將全方面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人員的基本殯葬服務今后將由有關部門買單。此次的通知中,民政部表示,要爭取提標增項擴面,合理調整基本殯葬服務減免補貼標準,探索將告別廳租用,普通骨灰盒、紙棺,骨灰生態葬法等納入基本服務項目范疇,并擴大惠民殯葬政策受益面,盡快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民政部等九部門2016年2月24日聯合發布《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浦東新區佛堂葬生態節地葬服務生態葬介紹:一種綠色、環保、節地的殯葬方式,符合時代發展需求。
海葬是將已逝親人的骨灰拋撒入海;樹葬、花壇葬以及草坪葬則分為保留骨灰和不保留骨灰的方式,保留骨灰是將骨灰安葬在花壇、樹根以及草坪下,不保留骨灰則是將骨灰裝進可降解的骨灰盅內安放在泥土中,讓逝者與土地融為一體;而壁葬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一種喪葬方式。據了解,廣州節地生態安葬率已達到86%,“選擇骨灰寄存的多一些,達到總量的65%。”廣州市殯葬管理處工作人員楊賀春介紹,國內頭一個開辦、規模較大的群體性骨灰植樹基地——思園,就在廣州白云山腳,“有關部門推廣的骨灰植樹,大家選擇度較高,思園目前已不再接收骨灰植樹,廣州正在加快第二思園建設。”
在此基礎上,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門,逐步采取多種措施,對城鄉居民實施殯葬基本服務和綠色生態殯葬的費用減免。民政部介紹,清明節期間,民政部官方網站,將設立清明節工作專欄,實時發布清明節工作信息和各地祭掃信息,引導大家錯峰出行,或多采用網絡祭掃、家庭追思會等健康文明祭掃形式。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綠色殯葬,對接受節地殯葬服務或不保留骨灰的大家,以及土葬革新區自愿火化的,實行有關部門獎勵、補貼,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殯葬救助保障體系。生態節地葬,讓生命的告別變得更加寧靜、和諧。
“我父親生前聊過這個話題,他當時就說,不用買地,直接撒在海里。”雖然也聽到了不理解的聲音,但在與家人商議后,周女士在當地民政部門報名參加了集體海葬儀式。“選擇海葬的方式送親人然后一程是對的,雖然有‘入土為安’的老規矩,但是我覺得不用再經歷這人世間的苦楚,就放他自由吧,歸入大海,萬里浩瀚,天地長輝,海在魂在。”回來后的周女士在社交平臺寫下了她的感想。她告訴記者,以后每年都會帶著鮮花去海邊住幾天,“不僅思念親人,也能‘陪陪他’。”生態葬介紹: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殯葬方式。奉城草坪葬生態節地葬有什么講究
節地葬在我國得到政策扶持,有望在未來成為主流殯葬方式。徐匯可降解生態節地葬是什么
“近些年,節地生態葬大家認可度越來越高,”周韻表示,廣州市內骨灰撒海等報名人數呈逐年增加趨勢。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并且接受節地生態葬,離不開有關部門大力推廣和財政補貼。廣州也不例外,通過減免活動費用、發放補貼補助、降低收費標準、擴大服務范圍等方式激勵市民們選擇生態葬式。具體來看,2023年,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廣州市節地生態安葬補貼辦法》(以下稱《辦法》),進一步擴大獎補范圍、簡化申請流程,進一步優化生態安葬服務。徐匯可降解生態節地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