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起,市民政部門推出骨灰撒海服務,但每年全市較多能辦理一兩百份。2009年起,北京市推出“零百千萬”殯葬惠民工程,無償為逝者提供骨灰撒海服務,并負擔兩位家屬參與或見證海撒全程交通費;在公益性公墓——長青園為海撒者建紀念碑和紀念湖,方便家屬祭掃追思。到2013年3月三年里,骨灰海撒數量以每年1000份的速度增長。 北京推行服務:立體安葬:即壁葬。以長青園公益性立體安葬為例。骨灰撒海:徹底不保留骨灰。骨灰深埋:以八寶山人民公墓的懷思閣為例。生態葬介紹:一種順應自然、尊重生命的殯葬方式。環保生態節地葬價位
“因為本來基數不大,這幾年來咨詢、選擇不占地的生態葬人數都是成倍增長,”孫志兵表示,在正果萬安園,選擇不保留骨灰生態葬的市民越來越多,其中相比于壁葬,選擇樹葬、草坪葬和花壇葬選擇比例更高,“從傳統角度來說還是講究入土為安,花壇葬這些還算是入土了。”入行十年,孫志兵發現,在2018年以前,大部分生態葬都帶有公益性質,例如遺體捐贈者或者孤寡老人。“之前很多人選擇骨灰寄存,抱有在經濟條件轉好后再買墓地的想法。”從2018年開始,隨著市民觀念的改變,生態葬的比例逐年遞增。奉城森林葬生態節地葬一條龍服務生態節地葬非常適合追求簡約生活理念的人群,變得越來越流行。
在正果萬安園中,既有傳統墓地也有生態葬的玫瑰苑就在2022年已經飽和,為滿足市民需求,2023年正果萬安園規劃建設了聚福園節地生態葬示范區。4平米的花壇安葬200位逝者,配套大片廣場方便祭掃,近日,南都記者來到正果萬安園的聚福園看到,一渠清池旁,不少花壇、樹木錯落有致分布在園區的一角。草坪上、花叢間、綠樹下,骨灰盒間歇分布,逝者在綠樹花草里安息。與印象中墓園的傳統肅穆的氛圍相比,聚福園顯得更加溫馨。“為了響應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建設,我們拿出了園區較好的一塊地規劃建設聚福園節地生態葬示范區。”孫志兵介紹。
壁葬,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喪葬方式,在安葬死者的同時為后人留福,是一種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壁葬墻和普通的墻體高低相仿,略厚些,墻體正面分布著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當作墓碑,刻上碑文。氣球葬,所謂氣球葬,是使用熱氣球裝上逝者的骨灰,點燃升空,骨灰從高空灑向海洋大地。氣球葬和煙花葬這兩種新型的喪葬方式都能節省寶貴的土地資源,與太空葬相比,價格也比較容易為大眾所接受,但在國內還都是鮮有所見。生態葬的特點:簡約、自然、和諧、環保。
民政部下發《關于全方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國火葬區將全方面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大家的基本殯葬服務今后將由有關部門買單。此次的通知中,民政部表示,要爭取提標增項擴面,合理調整基本殯葬服務減免補貼標準,探索將告別廳租用,普通骨灰盒、紙棺,骨灰生態葬法等納入基本服務項目范疇并擴大惠民殯葬政策受益面,盡快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 同時,鼓勵經營性公墓開辟生態公益墓區,提供無償或者低價骨灰安葬服務,引導大家摒棄硬質墓穴和墓志等。 生態節地葬,一種綠色環保的安葬方式,以節約土地、保護環境為主要。閔行低碳生態節地葬規定
生態節地葬通過植樹、花圃等形式,實現遺體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環保生態節地葬價位
民政部:骨灰植樹等生態殯葬費將補貼減免,在我國,采用骨灰植樹、撒海等綠色殯葬方式安葬親人,既環保,喪葬費用也將逐步由有關部門補貼減免。民政部印發《2012年清明節工作方案》,提出2012年將大力倡導綠色殯葬,要求各級積極組織開展骨灰植樹、撒海等群體性活動,推廣小型墓、壁葬、寄存等節地殯葬方式。同時,民政部提出,年底前,基本殯葬服務無償,要覆蓋全國低收入人群。相關負責人介紹,低收入人群,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和城市“三無”對象。環保生態節地葬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