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人船中心動力部件-無軸推進器。現有的船舶推進器,包括傳統的舵槳推進、吊艙推進器、噴水推進器等大都是通過發動機帶動螺旋槳葉片轉動產生推力。
基于船體布置的考慮,船舶主機和螺旋槳之間需要軸系進行傳動,軸系傳動導致在傳遞過程中損耗增大,傳動效率降低,軸系還會占據大量船艙空間,降低船艙利用效率。推進軸系對于水密工藝要求較高,導致結構日趨復雜,增大船舶的設計和制造難度。同時,對于某些有特定用途的水下航行器來說,軸系震動會帶來大量噪聲,不利于任務的執行。而小豚自研推進器恰恰解決了這些問題 小豚智能突破了無人船動力、感知、控制、交互等關鍵技術。福建無人船艇控制部件無人船艇有哪些
2018年1月,全自主無人艇HUSTER-68在松木山水庫成功首航。該產品克服了“顛簸大”“通訊弱”“易掉隊”等問題,實現多無人艇的協同編隊,可用于多艇協同巡邏和多艇圍捕任務,技術達國內先進水平。一年后,團隊又實現了國內先進機艇自主協同運動起降。2020年3月,團隊提交發明專利30項并順利“畢業”,遠超原定目標;7月,耿濤帶領工程成員創立小豚智能,成為國內先進的無人船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在產品展示區,耿濤坐上一架遠程控制臺,結合眼前電子顯示器實時呈現的畫面,便能便捷操控遠在湖面上航行的無人艇。北京水質監測無人船艇銷售價格2021年,小豚智能獲年度廣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是東莞近10年來獲得該獎項。船舶智能化改造。
無人船艇的組成結構和工作原理是實現其自主航行和任務執行的關鍵。以下是無人船艇的詳細描述:組成結構:無人船艇通常由船體、傳感器系統、自動控制系統、通信系統、動力系統等組成。其中,傳感器系統用于感知周圍環境,如水溫、水位、流速等;自動控制系統用于控制船體的航行和任務執行;通信系統用于與岸上控制中心進行數據傳輸和指令接收;動力系統用于提供船只航行的動力。
工作原理:無人船艇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航行控制和任務執行兩個環節。在航行控制方面,無人船艇依靠傳感器系統獲取周圍環境信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進行分析和處理,生成航行指令,控制船體按照預定軌跡航行。
在任務執行方面,無人船艇可以根據任務需求配備不同的傳感器和設備,如水下探測器、水質監測器、圖像采集器等,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執行相應的任務。
東莞小豚智能參與研制的“創智號”試驗船于2023年9月15日、16日在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附近海域完成了航行試驗。該船總長55米,型寬10米,型深5米,排水量約1500噸,入級中國船級社。該船采用全電力推進形式,配置一體化高效節能推進系統,后續將安裝風力助推轉子、氣層減阻等多種創新節能裝置。另外還具有感知信息融合、自主航行、智能能效等功能。中國船舶七〇二所實船試驗與船型研究部、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以及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和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共同參與此次試航。無人船艇在水質監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支持。
2020年,團隊成立產業公司東莞小豚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獲得松山湖創新創業大賽(華為專場)總決賽特等獎,研發的消費級產品獲“東莞杯”金獎,成立一年通過高企認證,已獲青橙資本、東莞科創金融千萬級天使輪投資,其無人船相關產品和技術已在教育、環保、船舶、測繪、應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工研院作為東莞市在松山湖建設的首批重大科研機構,探索形成“體制機制新型化,團隊建設專職化、技術服務規模化、產業孵化鏈條化”等做法。2012年被《人民日報》、《焦點訪談》專訪介紹了工研院在體制機制等方面探索及成效,被譽為全國新型科研機構的典型。
針對制約區域制造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工研院在運動控制、智能感知、無人自主技術、工業大數據、3C產業智能制造裝備及大功率激光器等研發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東莞建市以來較早)、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等。 無人船艇在海洋漁業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噴水推進器無人船艇技術參數
小豚智能利用混合式通訊和智能化控制等技術手段,構建船舶數據流動的基礎架構。福建無人船艇控制部件無人船艇有哪些
無人船艇在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水利水文監測領域,它能深入到一些人工難以到達的水域,準確測量水位、流速等關鍵數據,為水利部門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在環境監測方面,無人船艇可對水域的水質進行實時檢測,及時發現水體污染情況,助力環保部門保護水資源。在漁業養殖中,它可以幫助養殖戶監測魚塘的水質、溶解氧等參數,合理安排投喂和增氧,提高養殖效益。此外,在航道測量、港口安全巡邏等領域,無人船艇也能大顯身手,以其靈活、高效的特點,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福建無人船艇控制部件無人船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