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潛在的風險,從技術原理上來看,冰晶式動態蓄冰相對于靜態蓄冰有一定的技術先進性,但之所以該系統未成為目前市場的主流蓄冰形式,主要是在系統的穩定性及可靠性上也存在潛在的風險,甚至有因為冰晶堵塞導致系統不能使用的失敗案例。以下對該系統存在的潛在問題分析如下:溫度傳感的延遲性可能造成結冰誤差,因為溫度傳感的延遲性,當傳感器檢測的溫度<實際溫度時,溶液不會結冰;當傳感器檢測的溫度>實際溫度時,溶液結冰過多,溶液發生蒸發器冰堵、管道、閥門、水泵葉輪磨損的問題,甚至堵塞。動態冰蓄冷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價差套利收益提升20%。東莞動態冰蓄冷適用范圍
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是通過把普通淡水冷卻到低于0℃的液態過冷狀態,再經超聲波促晶生成流態化冰漿的技術,過冷水式動態冰蓄冷技術的主要先進技術點在于把制冰過程的熱傳遞和冰水相變兩個環節從空間上徹底分離,一舉解決傳統制冰工藝中結冰對傳熱的惡劣影響,從而大幅度降低其制冰能耗并提高制冰效率。動態冰系統節省運行費用:蓄能型空調系統初投資略高于常規空調系統,但運行電費較低, 總成本節省約50%。創造客戶價值:蓄冰蓄熱空調系統較大的價值在于為客戶節省運行費用, 一個運行良好的蓄能空調,年節省電費約40-60%,運行時間越長節省比例越大。東莞動態冰蓄冷適用范圍動態系統兼容地源熱泵,綜合能效比(CEER)突破7.0。
動態冰漿蓄冷的特點:冷水機制冷高效,制冷主機在-3度出水效率更高,比靜態蓄冷-6度出水效率高10%,蓄冷時COP由4.3提高到4.8。全程滿載,冷水機用于動態制冰時,制冰全時段保持-3度出水,無卸載無衰減。高穩定性,動態制冰全時段保持水流冰漿流穩定,無板換冰堵無冰漿冰堵現像。高靈活性,動態蓄能系統“換熱” “制冰” ”儲冰”時間及空間分離,對場要求極低。多功能,動態蓄能系統蓄冰槽內為保溫水箱無其它設備,天然自帶儲熱功能。低溫出水,融冰取水直接抽取冰水(外融冰)實現單融冰低溫出水大溫差供冷??焖倨ヅ湄摵?,由于冰晶表面積無限大,融冰供冷功率遠遠大于冷水機直供,60秒即可匹配較大負荷。單融冰供冷,動態冰為外融冰系統且表面積無限大,供冷量完全匹配負荷無需啟動冷水機。
動態冰蓄冷系統,冰片滑落式,原理:通過水泵將蓄冰槽的水自上向下噴灑在制冰機的板狀蒸發器表面上,使其凍結成冰。當冰層厚度達到5~9mm時,通過制冰機的四通閥換向,將高溫氣態制冷劑通入蒸發器放熱,使與蒸發器板面接觸的冰融化板冰靠自重滑落至蓄冰槽內,形式如下圖。該系統四通閥切換頻繁,熱氣脫冰效率低、噪音大,民用使用較少。冰晶式動態冰蓄冷的技術分析,以上對冰晶式動態冰蓄冷的原理做了簡單概述,針對本次業主方提供的中機能源的冰晶式蓄冰系統主要特點是集制冷水、制冰晶及熱泵三功能與一體,區別于常規的雙工況(制冷、制冰工況)機組。5G基站應用微型冰蓄冷裝置,備電時長延長至8小時。
動態冰蓄冷技術適用范圍:1、部分區分峰谷電價地區,各種大型中間空調系統;2、牛奶及食品等工藝上需要穩定的低溫水的行業,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溫帶和亞熱帶,每年空調使用時間較長,在南方地區甚至可達8個月。夏季高溫時段空調用電負荷,特別是大型中間空調、區域供冷和地鐵空調等空調負荷集中,是造成城市電力負荷峰谷差的主要原因,而冰蓄冷空調是實現用戶側調峰的有效技術之一。目前我國已有的蓄冰空調工程設備70%以上來自國外,且99%都屬于靜態蓄冰技術,主要包括盤管制冰、冰球制冰等傳統靜態制冰方式,其體積大、運行成本高、制冰效率低,平均制冷量只有空調工況制冷量的50%。冰漿直接送風技術,空氣處理機組尺寸縮小40%,節省建筑空間。流態化動態冰蓄冷空調
動態供冷末端配置比例閥,室溫控制精度±0.3℃。東莞動態冰蓄冷適用范圍
動態冰蓄冷具有以下技術特點:1. 制冰 常規盤管蓄冰在蓄冰四個小時后,由于冰阻的影響,效率降低為空調工況的45%,后一小時只有不到30%。所以冰漿蓄冰總體效率比盤管高15%以上,主機選型可以更小 ;2. 冰漿機組為不銹鋼非運動部件,設備使用壽命30年以上、維護方便;3. 動態冰漿蓄冷系統融冰控制簡單,融冰可以單滿足高峰負荷。而常規盤管蓄冷系統,由于融冰速度慢,在高峰負荷又高電價時需要同時開制冷主機和融冰供冷,所以使用動態冰冰漿系統可以節約更多電費;4. 冰漿系統以冰漿機組及輔助設備替代了盤管,整體投資略低;5. 可用離峰時間長,同樣的主機,冰漿蓄冰量更多。如果設法將蓄冰池增大,充分利用周六、周日夜間低谷電時間,在不增加制冷蓄冰設備的前提下,可以盡可能地增加蓄冰量;6. 載冷劑用量少,更為經濟、環保。東莞動態冰蓄冷適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