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強調合理布局。要求新區和產業園沿輕軌或大容量快速公交的“主動脈”,呈“糖葫蘆串”型布局,小區之間由生態服務用地隔開,生態交通網絡覆蓋人口超過城市人口的80%;要求生產、居住、商政和生態服務用地混合布局,1/3以上市民能就近上班。強調低能耗、低廢棄、高效率。有條件的城市建筑空調和供熱的能源80%靠地熱、太陽能、生物質能、工業余熱等可再生能源;80%以上生活垃圾能在家庭和社區尺度減量化和資源化。居民高峰期出行90%以上是公交、自行車或步行。此外,城市要有鮮明的自然和人文生態標識、社區和睦,治安良好等。生態城市的特點:生態城市的和諧性,不僅所映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更重要的在人與人關系上。多樣性生態城市運維
生態城市的特點:高效性。生態城市一改現代工業城市“高能耗”、“非循環”的運行機制,提高一切資源的利用率,物盡其用,地盡其利,人盡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優化配置,物質、能量得到多層次分級利用,物流暢通有序、住處快流便捷,廢棄物循環再生,各行業各部門之間通過共生關系。持續性生態城市是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兼顧不同時期、空間、合理配置資源,公平地滿足現代人及后代人在發展和環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掠奪”的方式促進城市暫時“繁榮”,保證城市社會經濟健康、持續、協調發展。綠色生態城市產品生態城市建設內容: 人居環境。城市的表現形式是社區的格局、形態,人作為復合生態系統的主體。
大力提倡建設生態型城市,這既是順應城市演變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市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一是搶占科技制高點和發展綠色生產力的需要;發展建設生態型城市,有利于高起點涉入世界綠色科技先進領域,提升城市的整體素質、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力和形象。二是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把“可持續發展”與“科教興國”并列為兩大戰略,在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當然要貫徹實施好這一重大戰略。三是解決城市發展難題的需要;城市作為區域經濟活動的中心,同時也是各種矛盾的焦點。城市的發展往往引發人口擁擠、住房緊張、交通阻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生態環境之間矛盾的反映,建立一個人與自然關系協調與和諧的生態型城市,可以有效解決這些矛盾。四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需要;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對生活的追求將從數量型轉為質量型、從物質型轉為精神型、從戶內型轉為戶外型,生態休閑正在成為市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
為了避免生態環境建設流于形式,在大規模開展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應當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去不斷檢驗項目建設后的效能,通過對建成項目采取動態綜合績效評價的方式來檢驗設計策略和方案實施的有效性,并形成反饋機制,以便進一步對規劃設計策略和方法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生態實踐知識,以指導和提高未來新的生態城市實踐的質量。近年來,我國發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規范和引導綠色建筑實踐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實踐范圍更廣的可持續景觀生態工程項目則缺少必要的建成使用后的評價機制和體系。在生態環境建設中,不少決策者常陷入一種有綠植綠水就是生態的表象誤區。目前,這種情況在重大項目上有所好轉,通常會在規劃設計階段進行生態效益的模擬評價,為方案決策提供依據,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則往往由于預期評估難度較大而被忽略。對建成項目開展有效的績效評價,以及構建基于績效評價的有實踐指導性的數據知識庫是提升實踐質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應盡快得到各管理部門和實踐研究者的重視。生態城市的特點:生態城市不是單單追求環境優美,或自身繁榮,而是兼顧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的效益。
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在世界范圍的傳播,可持續發展理論也開始由概念走向行動,人們的環境意識正不斷得到提高。當今世界一些發達國家,使現代人對生態需求與消費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顯得重要。有關**認為,21世紀是生態世紀,即人類社會將從工業化社會逐步邁向生態化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講,下一輪的國際競爭實際上是生態環境的競爭。從一個城市來說,哪個城市生態環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資金和物資,處于競爭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設生態城市已成為下一輪城市競爭的焦點,許多城市把建設“生態城市”、“花園城市”、“山水城市”、“綠色城市”作為奮斗目標和發展模式,這是明智之舉,更是現實選擇。生態城市作為對傳統的以工業文明的城市化運動的反思、揚棄,體現了現代文明的交融與協調。綠色生態城市產品
建立一個人與自然關系協調與和諧的生態型城市,可以有效解決這些矛盾。多樣性生態城市運維
除了快速城鎮化的挑戰,中國城市還需面對土地、水、能源等資源短缺所帶來的挑戰,以及經濟危機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困難的挑戰。在此形勢下,目前我國各地推進生態城市建設的積極性很高,有兩百多個城市或者區都先后提出了低碳城市、綠色城市等口號。緊湊、低碳、經濟、和諧,應該是我國生態城市今后發展的基本目標。今后我國應進一步擴大生態新城新區試點,創新生態城市體制機制建設,創造適合綠色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精細化管理,降低發展成本。多樣性生態城市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