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滲氮在鏡面模具應用上的優(yōu)勢:直接采用預硬的模具鋼進行模具加工,不用整體熱處理,只需要進行離子滲氮即可達到模具使用性能要求,避免因模具整體熱處理過程中產生變形和開裂等風險;離子滲氮變形小,變形量可忽略不計;離子滲氮是在真空的狀態(tài)下進行滲氮的,滲后模具表面均勻潔凈,可直接采用研磨膏進行拋光,并能達到鏡面的效果,避免了如氣體滲氮處理后產生拋光性能下降、表面有黑點等表面缺陷;模具表面硬度的提高,可以避免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拉花而需要重新拋光的問題,節(jié)省成本和工時;對于不銹鋼類型的模具鋼(如S136、2316、4Cr13等)由于表面存在鈍化膜,因此不能直接氣體滲氮,但離子滲氮可直接進行,而且不影響模具的拋光性能,同時可以獲得比常規(guī)熱處理更高的表面硬度(1000~1100HV或70~71HRC)。離子氮化的操作說明。揭陽什么是離子氮化設備
離子氮化處理注意事項之降溫,保溫到預定時間后,開始向爐體內大量給冷卻水,當爐體完全冷卻后,即關閉蝶閥,停真空泵,停高壓,并向爐內大量供氨,待爐內充滿氨氣,即將氨氣供給降為微量,保持正壓。待爐內溫度降到180℃以下時,停氨氣,停冷卻水,重新啟動真空泵。抽至完全真空后,停真空泵,打開通氣閥,待爐內恢復常壓后吊開爐蓋交檢工件。另外,由于離子氮化的過程是起輝電離放電的過程,所以一定要遵循基本的放電原理。當陰極放電長度小于小孔或窄縫尺寸的一半時,離子氮化才能夠正常進行。而陰極放電長度主要受氣壓、氣體組分、電壓等參數的影響,.小也就能控制到1mm左右,所以理論上通過起輝進行氮化的小孔和窄縫的.小尺寸是2mm。韶關不銹鋼離子氮化工藝流程離子氮化價格與產品的幾何形狀及技術要求等因素有關,不能簡單按重量計算價格。
離子氮化裝爐時零件間距如何控制?不同尺寸產品混裝,裝爐零件的間距過小會影響到零件的滲氮效果,如果過大會浪費裝爐空間。根據經驗,離子氮化零件在裝爐時零件之間的間距一般控制在20mm左右。如果零件較小,這個間距可以適當縮小,不過一般不要小于10mm。離子氮化不同零件拼爐時如何裝爐?在歐洲,自從1986年德國TEG公司(現(xiàn)歸屬德國PVA公司)的,熱壁式離子氮化爐已經獲得廣的應用。熱壁式離子氮化爐因其爐內溫度可以通過輔助熱源進行分區(qū)調控,使整爐的溫度均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對于裝爐的要求降低了很多。對于熱壁爐而言,在裝爐方面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比表面積(輝光表面積與產品重量的比值)相近的產品盡量裝在同一層,這樣可以進行良好的溫度調控。
離子氮化脈沖電源的優(yōu)點:脈沖電源離子氮化技術的特點與直流離子氮化相比,脈沖電源使離子氮化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并在直流離子氮化技術基礎上拓寬了應用范圍。脈沖電源離子氮化技術具有如下一些特點:工藝參數單獨可調,脈沖電源的優(yōu)點之一是工藝參數與物理參數單獨可調。這是因為在直流電源條件下,既要滿足零件表面的電流密度要求,又要滿足零件保溫電流密度的要求,兩者相互影響。而在脈沖電源條件下,電流密度由峰值電流滿足,保溫電流由平均電流滿足,可由兩個單獨參數分別調節(jié)。因此,工藝參數可在較大范圍內變動。打弧速度快,脈沖電源的輸出特性,自身就有抑制電弧迅速發(fā)展的特點,由于IGBT開關響應速度極快,這更利于我們一旦發(fā)現(xiàn)弧光放電就立即關斷電源,然后重新點燃電源,這些工作均在幾十微秒內完成。離子氮化是利用輝光放電原理進行的一種化學熱處理,故又稱輝光離子氮化,也有稱離子轟擊氮化。
離子氮化處理注意事項之裝爐,清洗工件同氣體氮化,但比較好擦干或晾干再裝入爐內,以節(jié)省打弧時間。工件應均勻裝入爐內,工件之間,陰陽極之間必須間隔30mm以上,以免工件之間,兩極之間電流密度過大而致工件局部溫度過高。做好防滲,凡小于2mm的孔,縫隙必須屏蔽,試樣放置在能與工件溫度保持一致的位置上。在離子氮化中經常發(fā)生兩種異常輝光發(fā)射,有場致發(fā)射和電子發(fā)射,場致發(fā)射即為工件或氣隙存在小孔或小縫隙,或因油質溶化引起輝光集中,導致電流加大產生定點弧光,生成類似于電焊的效果,使工作無法進行。電子發(fā)射即為工件存在尖角或工件擺放不當,如兩件之間、陰陽極之間等距離太近,這些地方電流密度較大,當工作時如所給電流太大,則這些位置溫度迅速升高,電流密集于此處,也產生定點弧光,使工作無法進行。離子氮化爐陰極結構的研試。茂名高頻離子氮化和氣體氮液的區(qū)別
離子氮化及其與氣體氮化的區(qū)別你真的了解了嗎?揭陽什么是離子氮化設備
離子氮化前預先熱處理工藝的制訂原則:為了保證氮化件心部具有必要的力學性能(也稱機械性能),消除加工過程中的內應力,減少氮化變形,為獲得良好的氮化層組織性能提供必要的原始組織,并為機械加工提供條件,零件氮化前必須進行不同的預先熱處理。氮化工藝參數對預先熱處理工藝的要求,預先熱處理中還有就是一道工序的加熱溫度至少要比氮化溫度高20~40℃。否則,零件在氮化過程中其心部組織及力學性能將發(fā)生變化,零件的變形無規(guī)律,變形量將無法控制。常用的預先熱處理工藝,常用的預先熱處理工藝有調質、淬火+回火、正火及退火。調質是結構鋼常用的預先熱處理工藝,調質的回火溫度至少要比氮化溫度高20~40℃。回火溫度越高,工件硬度越低,基體組織中碳化物彌散度愈小,氮化時氮原子易滲入,氮化層厚度也愈厚,但滲層硬度也愈低。因此,回火溫度應根據對基體性能和滲層性能的要求綜合確定。調質后理想的組織是細小均勻分布的索氏體組織,不允許存在粗大的索氏體組織,也不允許有較多的游離鐵素體存在。調質引起的脫碳對滲層脆性和硬度影響很大,所以調質前的工件應留有足夠的加工余量,以保證機械加工時能將脫碳層全部切除。對氮化后要求變形很小的工件,在精加工前。揭陽什么是離子氮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