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重構的復雜國際形勢下,上海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與戰略定位,正成為服務企業出海的前沿陣地。今年以來,商務區緊扣"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這一重要目標,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品質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步加速法律、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機構集聚,通過打造"全鏈條、一站式"出海服務生態,為中國企業構建起聯通世界的戰略支點。數據顯示,在2024年,商務區就舉辦37場跨國合作對接會,協助超百家企業完成海外市場布局,釋放出強大的資源整合效能。虹橋推動數字服務貿易,為中企數字產品出海創造條件,搶占發展先機。上海國際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
談及未來規劃,孔福安透露,商務區將在三個維度持續發力:一是深化“虹橋海外服務中心”建設,計劃三年內完成北美、歐洲、東南亞三大區域服務節點布局,為企業提供本土化運營支持;二是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聯合境內外金融機構推出跨境融資、匯率避險等專項產品;三是打造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引入國際仲裁、知識產權保護等專業機構,降低企業出海法律風險。“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家從虹橋出發的企業,都能獲得全周期、國際化、一站式的專業服務,真正將‘大虹橋’建設成為中國企業揚帆世界的啟航港。虹橋回顧發展歷程,從交通樞紐建設起步,逐步成為承載國家戰略的重點區域。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價格實惠回溯進博會的發展歷程,自...
隨著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建成,聯通國際國內的交通網絡愈發便捷高效,上海市委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開始謀劃在這一交通樞紐旁建設一座商務區。其背后有著深遠的戰略考量:一方面,服務于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依托交通樞紐優勢,打造國際化的商務交流、貿易往來平臺,吸引全球資源匯聚;另一方面,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為區域內產業升級、經濟結構優化提供新的增長極。在這一規劃藍圖中,一座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非常大的會展中心——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赫然在列。因其獨特的四葉草造型,這座會展中心如今已成為海內外熟知的標志性建筑。它的規劃建設,不僅進一步強化了虹橋區域的會展功能,更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了展示、交流、合作的廣闊...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其獨特優勢體現在多個維度:港交所作為亞洲先進的證券交易平臺,匯聚全球2600余家上市公司,管理資產規模超40萬億港元,日均成交額突破1500億港元,為企業提供高效的融資與資本運作平臺。在專業服務領域,香港擁有逾12萬名持牌金融從業者、2.8萬名注冊會計師,以及超過3萬名律師,形成覆蓋法律、會計、咨詢、金融科技的完整服務生態,能為企業提供涵蓋跨境并購方案設計、國際合規風控體系搭建、復雜稅務籌劃的全鏈條服務。特別是其"超級聯系人"角色,依托《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的144項開放措施,通過中亞絲綢之路香港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
展望貿易戰背景下中國企業的“走出去”,孔福安認為,當前需要重新定義“走出去”的標準。他向記者解釋,在變革初期,中國企業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走出去”,可以稱為“走出去1.0”。到了2008年前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西方資產大幅貶值,中國企業開始探索跨國并購,迎來了“走出去2.0”。如今,全球貿易格局和供應鏈在波動中加速重整,長三角企業出海風險加大、成本上升,亟需通過優化海外布局、拓展新興市場等方式降低不確定性沖擊,邁向“走出去3.0”,即以核心競爭力為支撐,以國際化的產業鏈、供應鏈布局為手段,拓展有潛力的國際市場。這樣的“走出去”才是可持續的,也符合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
在新興產業協同發展上,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積極探索創新路徑。與蘇州市、嘉興市、蕪湖市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協同共建工作正穩步推進,城際載客航線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商務區聯合各合作城市,共同制定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在飛行空域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低空經濟產業合作平臺,吸引了一批無人機制造、低空物流、飛行服務等領域的企業入駐。隨著城際載客航線的逐步開通,未來,低空經濟將成為推動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引擎,為區域經濟發展開辟新的增長空間。虹橋組織企業赴港交流,參加國際論壇,學習經驗促進中企國際化發展。上海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共同合作站在新的發展節點...
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國際經貿格局加速演變的大背景下,上海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作為服務企業出海的前沿陣地和戰略支點,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與果敢的行動力積極破局。今年以來,商務區緊扣“開放樞紐門戶”重點定位,聚焦生物醫藥、品質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跨境金融、國際法律等專業服務領域,通過政策組合拳與資源聚合效應雙向發力:一方面,搭建“一站式”企業出海服務平臺,整合海關、稅務、外匯等政策資源,打造全流程服務鏈條;另一方面,創新舉辦“跨國商機對接會”“海外市場趨勢論壇”等品牌活動,聯動全球500余家行業協會與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精細化市場研判與本土化運營方案。通過產業生態優化與服務能級提升雙輪驅動...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正式啟用的 "虹橋海外中心法務區",已吸引金杜、錦天城等 60 余家頭部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入駐,創新打造 "一站式" 法律服務平臺。該平臺通過整合國際商事仲裁、跨境合規咨詢、知識產權保護等專業服務,為企業提供從投資盡調、合同簽署到糾紛解決的全周期法治保障。自運營以來,已累計為超 200 家企業提供跨境法律解決方案,助力企業規避國際市場風險,為中企出海筑牢法律護城河。兩者的戰略協同已顯現成效:某長三角智能制造企業通過香港專業機構完成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后,在東南亞市場的專利訴訟勝訴率提升 40%;一家跨境電商平臺借助香港的金融結算優勢,實現全球 18 個主要市場的秒級結匯。孔福安強調...
自商務區建設啟動以來,各項工程穩步推進。2015年,對于虹橋商務區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商務區中心區主體項目基本建成。這些拔地而起的現代化樓宇、設施完備的商業綜合體、高效便捷的配套設施,共同勾勒出商務區的繁華輪廓。中心區的建成,標志著虹橋商務區從規劃藍圖邁向了實際運營的新階段,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有名企業入駐,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也為后續向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的升級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虹橋建立糾紛調解機制,維護中企出海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一站式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包含不僅如此,“大虹橋”還將致力于搭建更高能級的滬港交流合作平臺,充分整合兩地資源,推動產業協同...
值得關注的是,孔福安對“大虹橋”與香港“超級聯系人”的合作充滿期待。他在專題研討會上援引世界銀行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數據深入分析:在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壁壘增多的復雜國際環境下,跨國人才流動效率每提升1%,企業跨境貿易成本可明顯降低0.8%。這組極具說服力的數據,不僅揭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更印證了“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戰略價值。通過整合“大虹橋”作為長三角經濟樞紐的產業集群優勢,疊加香港在國際金融、法律、專業服務領域的人才儲備與國際化經驗,這種“軟硬實力”的互補合作,將有效打破跨境貿易中的隱性壁壘,為中國企業構建更高效的出海通道。作為進博會長久舉辦地,虹橋放大展會溢出效...
“兩帶”——北向拓展帶和南向拓展帶,則以虹橋商務區為起點向兩翼延伸。北向拓展帶沿著滬寧發展軸,串聯起蘇州、無錫、南京等長三角重要城市,聚焦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等領域,旨在打造高新產業協同發展走廊,促進區域內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南向拓展帶沿滬杭發展軸延伸,連接嘉興、杭州等城市,充分發揮生態環境與文化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產業,推動區域內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共進。按照規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計劃于2025年基本建成,屆時,這座橫跨三省一市的開放樞紐,必將成為帶領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標志,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樣板。虹橋與香港發揮互補優勢,開展人才產業合作,舉辦活動對...
值得關注的是,孔福安對“大虹橋”與香港“超級聯系人”的合作充滿期待。他在專題研討會上援引世界銀行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數據深入分析:在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壁壘增多的復雜國際環境下,跨國人才流動效率每提升1%,企業跨境貿易成本可明顯降低0.8%。這組極具說服力的數據,不僅揭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更印證了“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戰略價值。通過整合“大虹橋”作為長三角經濟樞紐的產業集群優勢,疊加香港在國際金融、法律、專業服務領域的人才儲備與國際化經驗,這種“軟硬實力”的互補合作,將有效打破跨境貿易中的隱性壁壘,為中國企業構建更高效的出海通道。虹橋搭建技術合作橋梁,促進中企與海外聯合...
隨著開幕日期的臨近,籌備工作正以“中國速度”持續升溫:全新升級的“數字進博”平臺將實現全流程智慧辦展,從線上預約、展品展示到交易洽談均支持AI智能匹配與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賦能展品通關“秒級響應”,讓跨國展品實現“即到即驗”;人文交流展區新增“絲路非遺工坊”,不僅設置了蘇繡、剪紙等中國非遺技藝現場展演,還邀請阿富汗藍染、土耳其陶瓷等絲路沿線國家非遺傳承人開展文化對話,讓經貿合作與文化交融相得益彰。從首屆進博會的“試驗田”到如今的“示范田”,這場全球經貿盛宴始終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通過設立合作專區、舉辦沿線國家投資推介會等創新形式,必將為后時代的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能,在高質量共建經濟發展區的征...
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重構的復雜國際形勢下,上海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與戰略定位,正成為服務企業出海的前沿陣地。今年以來,商務區緊扣"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這一重要目標,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品質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步加速法律、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機構集聚,通過打造"全鏈條、一站式"出海服務生態,為中國企業構建起聯通世界的戰略支點。數據顯示,在2024年,商務區就舉辦37場跨國合作對接會,協助超百家企業完成海外市場布局,釋放出強大的資源整合效能。虹橋加強知識產權服務,保護中企出海創新成果,規避海外侵權風險。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供應兩...
2019年10月,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上海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積極謀劃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重磅推出《關于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打造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方案》。這一方案的出臺,猶如為虹橋商務區的發展按下“加速鍵”,方案明確將虹橋商務區的版圖擴展到151.4平方公里。此次區域擴容并非簡單的面積擴張,而是基于對長三角區域經濟格局的深度研判,旨在整合更多資源,增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使虹橋商務區成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關鍵引擎。虹橋整合金融服務資源,為中企出海提供資金支持與跨境結算便利。江蘇本地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熱線不僅如此,“大虹...
交通樞紐建設方面,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同樣成績卓著。2024年,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客流量高達4.38億人次,這一龐大數字的背后,是樞紐不斷優化升級的成果。滬寧沿江高鐵、滬蘇湖鐵路、機場聯絡線的相繼開通運營,進一步織密了長三角地區的交通網絡。滬寧沿江高鐵的開通,讓上海與南京之間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實現了長三角城市群重心城市的快速通達;滬蘇湖鐵路則為上海與湖州等地架起了經濟交流的快速通道,促進了區域間資源的高效流動;機場聯絡線的開通,更是實現了虹橋國際機場與浦東國際機場的快速串聯,極大提升了上海航空樞紐的整體競爭力。這些交通線路的開通,不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為商務區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
隨著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建成,聯通國際國內的交通網絡愈發便捷高效,上海市委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開始謀劃在這一交通樞紐旁建設一座商務區。其背后有著深遠的戰略考量:一方面,服務于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依托交通樞紐優勢,打造國際化的商務交流、貿易往來平臺,吸引全球資源匯聚;另一方面,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為區域內產業升級、經濟結構優化提供新的增長極。在這一規劃藍圖中,一座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非常大的會展中心——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赫然在列。因其獨特的四葉草造型,這座會展中心如今已成為海內外熟知的標志性建筑。它的規劃建設,不僅進一步強化了虹橋區域的會展功能,更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了展示、交流、合作的廣闊...
值得一提的是,孔福安在到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工作之前,曾擔任上海市外辦、上海市港澳辦主任,對于香港非常了解。在他看來,服務中企出海,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與香港有很多可以交流合作的空間。他說,香港以擔當聯通國內國際的超級聯系人為己任,而中心和上海給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賦予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搭建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彩虹橋”。兩者雖然名字不一樣,但使命和擔當卻是相同的。以對接中亞絲綢之路市場為例,香港有豐富的專業服務資源和經驗,人才也更加集聚,虹橋和香港可以建立更多互動,共同服務內地企業出海,特別是高質量共建中亞絲綢之路。虹橋聚焦新型貿易,數字貿易聯盟引 7000 + 企業,保稅物流中心跨境電商業績靠前...
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重構的復雜國際形勢下,上海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與戰略定位,正成為服務企業出海的前沿陣地。今年以來,商務區緊扣"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這一重要目標,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品質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步加速法律、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機構集聚,通過打造"全鏈條、一站式"出海服務生態,為中國企業構建起聯通世界的戰略支點。數據顯示,在2024年,商務區就舉辦37場跨國合作對接會,協助超百家企業完成海外市場布局,釋放出強大的資源整合效能。虹橋回顧發展歷程,從交通樞紐建設起步,逐步成為承載國家戰略的重點區域。貿易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展望未來,孔福安的話語中滿是對“大虹橋”與香港合作前景的憧憬與決心。他表示,“大虹橋”作為上海連接世界的重要樞紐,將持續深化與香港在專業服務、國際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匯聚了大量國際化專業服務機構與前列人才,而“大虹橋”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交通網絡以及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已然成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二者攜手,恰似雙劍合璧,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虹橋聯合海外商協會,搭建溝通橋梁,助力中企對接海外品質資源。上海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包含在專業服務領域,“大虹橋”將與香港開展深度對接,推動法律、會計、金融咨詢等專業服...
值得關注的是,孔福安對“大虹橋”與香港“超級聯系人”的合作充滿期待。他在專題研討會上展示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新研究數據: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動的當下,跨國人才流動效率每提升1%,企業跨境貿易成本可降低0.8%,貨物通關時效平均縮短2.3天。這組數據不僅印證了“人才鏈+產業鏈”融合的戰略價值,更凸顯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其匯聚的金融、法律、科技等領域國際化專業人才,與大虹橋完善的產業集群形成天然互補。孔福安強調,通過建立跨境人才聯合培養機制、設立國際人才服務驛站等創新舉措,雙方有望構建起“人才驅動-產業升級-貿易便利化”的良性循環,為中企出海打造更具韌性的支撐體系。獲批絲路電商輻射區...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正以 "一核兩帶三片區" 產業新格局為帶領,加速構建高級中心商務區新榜樣。這片總面積達 151.4 平方公里的熱土上,已集聚包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民營企業總部在內的 3000 余家總部企業,形成涵蓋品質商務、國際貿易、現代物流等多元業態的產業集群。依托日均起降航班超 1800 架次的高級航空樞紐,其年旅客吞吐量連續突破 4000 萬人次,構建起聯通全球的空中走廊。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成功舉辦多屆,年均吸引超 500 家世界 500 強企業參展,累計意向成交額超 3500 億美元,持續釋放國際采購、投資促進等平臺效應。虹橋...
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是進博會長久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所在地。舉辦進博會,是彰顯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平臺。孔福安介紹,進博會的連續成功舉辦,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作為先進經濟的重要平臺,七屆進博會展示近3000項代表性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意向成交金額超過5000億美元。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不僅要服務好每屆進博會的辦展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放大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打造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目前,虹橋品匯、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等6天365天常年展銷平臺,累計貿易額超過690億元,在全國設立46個分中心。其中,虹橋品匯已經吸引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個品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