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砂廢水處理流程多級沉淀 + 循環系統:洗砂機排出的廢水(含泥、細砂)需先經 旋流除砂器 回收細砂(減少沉淀池負荷),再進入 三級沉淀池(總容積按比較大小時廢水量的 3-5 倍設計,確保沉淀時間≥2 小時)。上清液通過水泵返回洗砂機循環使用,循環水需配置 水質監測儀(檢測 pH 值、懸浮物濃度),若懸浮物>500mg/L 需增加 絮凝劑投加裝置(如 PAC/PAM),避免設備結垢。污泥脫水設備:沉淀池底泥需用 壓濾機(板框式或帶式)處理,目標泥餅含水率≤30%(便于運輸)。壓濾機過濾面積需匹配泥量(如時產 100 噸砂約產生 10-15 噸濕泥,需 200㎡以上壓濾機)。嚴禁直接排放或露天晾曬污泥,避免二次污染(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禁止行為)。制砂樓由多層振動篩組成,對破碎后的物料進行篩分。分離出不同粒徑的骨料,確保進入制砂機的物料符合要求。廣東制砂樓聯系方式
制砂樓采用模塊化設計,占地面積*為傳統制砂設備的1/3左右,**節省了土地資源。制砂樓實現了從原料進料到成品出料的自動化生產線,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控制系統的使用使得整個生產過程更加智能化和可控化。制砂樓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封閉式設計和先進的除塵技術,減少了粉塵和噪音污染,符合我國環保政策。此外,干法制砂系統無需用水,避免了污水排放問題。制砂樓采用先進的制砂技術和篩分技術,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成品砂粒型圓潤、級配可調可控、粉末含量可控,滿足了不同客戶的需求。廣東制砂樓聯系方式在制砂機中,物料受到高速旋轉的葉輪的作用,相互撞擊、摩擦,從而被破碎成細小的顆粒。
水資源利用率理想循環水利用率需≥80%,若項目所在地水資源短缺(如西北干旱地區),需增加 反滲透膜處理系統(去除鹽分和雜質),實現廢水 100% 回用,但會增加投資成本 15%-20%。設備噪聲源分析主要噪聲來自 沖擊式破碎機(100-110dB)、風機(90-100dB)、篩分機(85-95dB),需通過以下措施控制:設備本體降噪:破碎機加裝 隔音罩(內壁貼阻尼材料,降噪 10-15dB),風機進出口安裝 消聲器(消聲量≥20dB)。廠房結構設計:采用 隔音墻體 + 雙層中空玻璃窗,操作室設**隔音間(噪聲≤75dB),廠區周邊種植高大喬木(如楊樹、松樹)形成聲屏障(降噪 5-10dB)。
制砂樓雜質去除洗砂過程中同步去除泥土、云母、輕物質(如木屑)等有害雜質,確保成品砂含泥量、泥塊含量、有害物質含量符合 GB/T 14684《建筑用砂》標準。脫水干燥清洗后的砂含水率約 15%-25%,需通過脫水篩 + 壓濾機組合處理:脫水篩:初步降低含水率至 10%-15%,分離出粗砂;壓濾機(如板框壓濾機、帶式壓濾機):進一步將細砂含水率降至 8% 以下,滿足運輸和儲存要求(含水率過高易結塊,影響使用)。若對砂含水率要求極低(如用于干混砂漿),可增加烘干機,通過熱風蒸發水分,含水率可控制在 3% 以內。制砂樓塔樓式的設計使得制砂樓占地面積相對較小,節約了場地成本。
無組織排放控制:所有產塵點必須配備 密封罩 + 軟簾(如破碎機進料口加裝橡膠密封簾,篩分機采用全封閉箱體),避免粉塵外溢。成品砂輸送皮帶需全程封閉,落料點設置 集塵罩 + 導流板,防止轉運時揚塵。排放濃度與監測必須滿足當地 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如國標 GB 31574≤30mg/m3,北京、上海等地要求≤20mg/m3),建議選擇帶 在線粉塵監測儀 的設備,實時聯網監控數據。排放口高度需≥15m(高于周邊建筑物 3m 以上),并在環保部門指定位置設置采樣口,便于定期檢測。制砂環節通過制砂機制得粒度均勻、形狀規則的砂粒;選粉環節去除粉塵和細顆粒,提高砂粒的質量。湖南樓站式制砂樓節省空間
制砂樓破碎后的物料進入高頻篩,分選出超大顆粒返回制砂機二次破碎,合格顆粒進入選粉流程。廣東制砂樓聯系方式
清潔與防銹擦拭設備表面粉塵、油污,對裸露金屬部件(如機架、螺栓)涂抹防銹油脂,雨季增加檢查頻率。定期保養(每周 / 每月)潤滑系統維護按廠家手冊規定周期加注潤滑脂(如沖擊破軸承每 8 小時加注一次,冬季用低溫脂,夏季用高溫脂),避免缺油導致軸承抱死;齒輪箱、減速機每 3 個月更換一次齒輪油,更換前用柴油清洗箱體,避免雜質磨損齒輪。關鍵部件檢查破碎腔襯板:每周檢查磨損程度,當厚度磨損>50% 或出現裂紋時及時更換,避免葉輪直接撞擊腔體;篩網:每班觀察篩孔堵塞情況,每周翻轉篩網(延長壽命),當篩網破損面積>10% 時整體更換;皮帶輸送機:每月調整皮帶跑偏,檢查托輥轉動是否靈活,磨損嚴重的托輥及時更換(避免皮帶異常磨損)。廣東制砂樓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