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的骨灰被家人撒入江中,數字增加的背后,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經濟成本。今年上半年,“天價墓地”的相關話題曾引發熱議,近幾年國內有關墓地價格昂貴的報道層出不窮。在網絡平臺上,有網友曬出為家人治喪時的花費明細時直言:“不到半平方米的地方,想想就憋屈。如果哪天自己沒了,不如揚了,去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個觀點也得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為了更大力度倡導節地生態葬,《關于對杭州市區實施節地上臺安葬對象予以獎補的通知》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選擇生態安葬的逝者與家人可獲得一定的補貼激勵。生態葬特點:注重生態平衡,尊重生命尊嚴。閔行特色生態節地葬哪家好
法官表示,逝者近親屬享有對骨灰進行安葬的權利,處置逝者骨灰也是祭奠權的基本內容。關于近親屬的具體范圍,《民法典》頭一千零四十五條第二款明確規定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就具體順位而言,我國《民法典》繼承編中關于法定繼承順位的規定予以確認,即配偶、子女、父母為頭一順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第二順位。一般而言,出于尊重逝者意愿的角度出發,骨灰安葬方式應遵遺愿。如未留有遺愿,則應當在不違背強制性法律規定及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尊重逝者所在地區的傳統習俗、社會習慣、宗教信仰。在此情況下,親屬之間仍然無法就安葬方式協商一致,則依較親近原則確定權利主體順位,以血緣或婚姻關系的親疏為優先考量因素,以與死者生前生活的緊密程度為輔助要考量的因素。浦東新區合葬生態節地葬設計節地葬鼓勵使用生態型墓地,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生態葬距離“深入人心”還有多遠?預計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占比超過30%,社會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林軍認為,當前節地生態安葬在推進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小難度,其中較需要突破的是傳統喪葬觀念帶來的障礙和安葬形式創新上的不足,需以轉變觀念先行,同時做好設施建設、服務優化等方面的工作。參加海葬活動的潘先生送走了沒有后人的大哥。他說,福州的公益海葬活動不花一分錢,活動開展也井然有序,唯獨感覺親人骨灰撒進海里后,心里空蕩蕩的,似乎少了些許寄托。
民政部下發《關于全方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國火葬區將全方面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大家的基本殯葬服務今后將由有關部門買單。此次的通知中,民政部表示,要爭取提標增項擴面,合理調整基本殯葬服務減免補貼標準,探索將告別廳租用,普通骨灰盒、紙棺,骨灰生態葬法等納入基本服務項目范疇并擴大惠民殯葬政策受益面,盡快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 同時,鼓勵經營性公墓開辟生態公益墓區,提供無償或者低價骨灰安葬服務,引導大家摒棄硬質墓穴和墓志等。 生態葬優勢:減輕家庭負擔,促進社會和諧。
上海頭一家公益性大型節地生態墓區在2011年3月20日舉行的2011年上海市百姓公祭日活動中啟用,占地3.3萬平方米,以低價或無償方式安葬逝者。此次啟動的節地生態墓區位于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擬計劃安置10萬穴。上海市民政局關于小型墓的規定為“每穴墓不大于1平方米”,10萬穴共需土地10萬平方米。據此計算,節地生態墓區實際可節約用地6.7萬平方米。目前,該墓區已安葬24417穴、壁葬2437穴。而海港陵園方面稱,上海各區縣特困對象憑所在地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可實行部分費用減免或全免。生態葬倡導簡化喪葬儀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虹口茶花葬生態節地葬行價
鄰近地區的公園或森林常作為生態節地葬的選擇,親近自然。閔行特色生態節地葬哪家好
那么接地生態葬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呢?其一、花葬:花葬是墓葬與樹葬的一種創新,它改變了傳統公墓死板、無生機的形式,用花壇替代骨灰盒,把可降解骨灰盒放入花壇中,然后在花壇上種植花朵。花葬較大的特色就是花壇上有各色花朵,不僅可以節約土地資源,還可以使墓地環境變得更加生機盎然,充滿人文關懷。其二、草坪葬:草坪葬源于西方流行于東方,是讓逝者骨灰與芳草相伴,汲取大自然芬芳,與天地合二為一的一種喪葬方式。草坪葬將西洋風格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其臥碑流暢的線條,掩映于花草叢中,給人帶來視覺上若隱若現的美感。閔行特色生態節地葬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