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工作人員蔣增鋼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杭州市積極推動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推廣各類節地生態葬式葬法。如自1989年起組織集中江葬30次,在臨平區建成我省較大的骨灰存放設施“安賢百年居”,在余杭區打造“是墓不見墓”集旅游和生命紀念于一體的“徑山如意陵園”;在臨安區創新推廣公益性壁葬公墓;在建德市全域推進骨灰堂建設……逐步引導人員“終歸自然”的生命理念。政策引導與觀念轉變之下,選擇節地生態葬的人數在逐年增加。生態節地葬在心理上給予人安慰,體現了生死相連的哲學思考。奉城生態節地葬設計
南京市,2021年3月31日,“回歸自然 感知生命”2021年南京市生態葬公祭暨無煙陵園授牌儀式在南京雨花臺功德園舉行。江蘇省殯葬協會、南京市殯葬管理處、市屬各公墓表示及生態葬家屬表示200余人,參加了在雨花臺功德園舉行的生態葬公祭儀式。12位逝者家屬將扎有絲帶的骨灰壇集體放入穴位中,輕輕拋撒泥土與花瓣,蓋上“勿忘我”“生命花盤”。和平鴿放飛天空。生態葬家屬表示、市屬公墓表示等分別向生態葬逝者敬獻鮮花和祈福巾。據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統計,在南京,2019年至2020年選擇節地生態葬共計41104人。奉城生態節地葬設計鄰近地區的公園或森林常作為生態節地葬的選擇,親近自然。
上海頭一家公益性大型節地生態墓區在2011年3月20日舉行的2011年上海市百姓公祭日活動中啟用,占地3.3萬平方米,以低價或無償方式安葬逝者。此次啟動的節地生態墓區位于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擬計劃安置10萬穴。上海市民政局關于小型墓的規定為“每穴墓不大于1平方米”,10萬穴共需土地10萬平方米。據此計算,節地生態墓區實際可節約用地6.7萬平方米。目前,該墓區已安葬24417穴、壁葬2437穴。而海港陵園方面稱,上海各區縣特困對象憑所在地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可實行部分費用減免或全免。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年輕人,他們表示,在今后自己的埋葬方式的選擇上比較能夠接受生態環保概念,但是一旦對于老人,大部分還是向董俊一樣,選擇傳統的殯葬方式,“雖然綠色殯葬看上去很美,但是選擇碑葬還是有面子些?!泵裾肯掳l《關于做好2013年清明節工作的通知》。民政部稱,將探索把告別廳租用、骨灰生態葬法等納入基本服務項目范疇,這也意味著骨灰生態葬法將有望由有關部門來買單。 民政部提出,要鼓勵生態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開展骨灰撒海、樹葬等生態安葬活動,爭取對不保留骨灰的實行無償海葬、撒散等生態化安葬,并對其家屬實施獎勵。生態節地葬使得紀念逝者可以在更為輕松和歡迎的氛圍中進行。
“節地生態墓葬”是指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采用花壇葬、草坪葬、樹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六大節地生態葬類型,您能接受哪一種?所謂生態葬是指死者遺體火化后,通過“花葬”、“樹葬”、“草坪葬”等不占或少占用土地資源的方式對骨灰進行安葬。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民政部等九部門2016年2月24日聯合發布《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葬介紹:一種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的殯葬模式。上海地域特色生態節地葬服務
節地葬鼓勵使用可降解容器,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奉城生態節地葬設計
隨著生態葬的推廣與普及,不少人在生前就簽訂了生態葬相關協議,希望在逝世后“回歸自然”。安賢園內的生態藝術苑,今年2月24日,市民鄧志來代父親鄧泉成正式辦好了生態葬手續。早在2016年3月31日在浙江安賢園舉辦的生態葬儀式上,他就與弟弟一起為父母簽訂了生態葬協議。較開始,他們四兄弟也很不解,在父親的強烈要求下才去了解了生態葬。“我父親一直主張厚養薄葬,本來我們四兄弟商量花二三十萬元買個墓地,遭到他強烈反對。他總說‘人死如燈滅,況且周都沒有保留骨灰’。后來,他在報紙上看到‘生態葬’報道,和母親一拍即合,還強烈要求我們去咨詢?!狈畛巧鷳B節地葬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