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政局正在醞釀骨灰生態葬的獎補辦法,鼓勵市民對逝去親人的骨灰,采取樹葬、壁葬、花葬、海撒、深埋等方式安葬,以解決“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困局,并希望在公眾中樹立新的生死觀。北京海撒、樹葬、壁葬、花葬等生態葬的數量,不足整體安葬方式的10%。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王琦表示,北京2013年將制定減免或獎補方式,鼓勵市民對逝去親人采取生態葬的方式,以減少對土地的占用,力爭到2015年,生態葬的比例能達到30%甚至更高。生態節地葬過程盡量不使用化學物質,較大限度降低對環境的污染。上海立體生態節地葬
生態節地葬具有以下特點:節約土地資源:生態節地葬將骨灰深埋于地下,占地面積較小,較大程度上節約了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節地葬不立碑、不硬化,有利于植被生長,減少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低碳環保:生態節地葬簡化了葬禮儀式,減少了祭祀用品的使用,降低了環境污染。經濟實惠:生態節地葬的費用相對較低,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在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土地資源尤為寶貴。因此,選擇一處既經濟實惠又符合生態節地理念的墓地顯得尤為重要。普陀合葬生態節地葬面積節地葬趨勢:融入自然,關注環保,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了能在死后占到“好”位置,甚至一些人在中青年時期就為自己精心挑選購買墓地。這種“活人墓”現象也并不占少數。吉林省民間文化研發中心主任崔子科說,在我國,一些人還有“厚葬薄養”的思想,盡管對父母生前照顧未必周到,但葬禮一定要辦得體面排場。因此,很多人寧可去高價購買墓地,也不愿意采用更時尚、更簡潔的“綠色殯葬”方式,生怕被人說沒面子。董俊是一名大學教師,當記者問她是否能接受為先人和自己采取“綠色殯葬”的時候,她表示,如果是先人則必須尊重他們的意見。“比如人家老人沒提出這樣的葬法,你這樣干了,以后就會總尋思,對不起老人。”董俊說,“退一步講中國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
生態葬距離“深入人心”還有多遠?預計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占比超過30%,社會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林軍認為,當前節地生態安葬在推進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小難度,其中較需要突破的是傳統喪葬觀念帶來的障礙和安葬形式創新上的不足,需以轉變觀念先行,同時做好設施建設、服務優化等方面的工作。參加海葬活動的潘先生送走了沒有后人的大哥。他說,福州的公益海葬活動不花一分錢,活動開展也井然有序,唯獨感覺親人骨灰撒進海里后,心里空蕩蕩的,似乎少了些許寄托。節地葬鼓勵使用可降解容器,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節地生態安葬,指的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環保綠色安葬方式,比如采用樹葬、海葬、花壇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其實,“節地生態安葬”這個詞早在2016年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就有明確闡述,是我國初次明確節地生態安葬的主要內涵。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出臺了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具體實施意見,鼓勵以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處置遺體或骨灰,鼓勵為遺體部位捐獻者、保留骨灰者等群體,統一建設祭掃思念場所或網絡平臺,對選擇樹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葬式明確獎補辦法。生態葬讓生命在綠意盎然中延續,寓意深遠。奉賢廊葬生態節地葬實施方案
生態節地葬能夠有效節約土地資源,減少傳統墓地對土地的占用。上海立體生態節地葬
申領補貼需要提交哪些資料?申請我市節地生態安葬補貼的,申請人須向承辦機構填寫《中山市節地生態安葬聲明書》和《中山市節地生態安葬補貼申請表》,并同時提交以下材料:(1)申請人身份證及與逝者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關系證明;(2)逝者身份證或其他合法戶籍證明復印件1份(原件備查);(3)醫療衛生機構或公安部門出具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復印件1份(原件備查);(4)殯儀館出具的遺體火化證明材料復印件1份(原件備查);(5)《骨灰寄存證》或《骨灰領取承諾證》復印件1份(原件備查);(6)申請人社會保障卡復印件。上海立體生態節地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