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榮就是上文中鄧志來的母親。鄧志來回憶說:“儀式很溫馨也很讓人感動,我把錄像帶回去給父親,他也很滿意。后來,父親有個老同事得知后,還主動來問生態葬的事。”而對于很多人在乎的“采用生態葬,后代無處祭拜”,其實也是因不了解導致的偏見。如在之江東路六堡江堤處的“杭州市骨灰撒江紀念碑”,民政部門會定期舉行江葬集體追思活動,日常及清明、冬至時節,也常有市民前來追思、獻花;建德樹葬區內設天然石及紀念墓碑,許多家屬還會為逝者種上一棵樹;安賢園則一直通過主題活動、搭建互聯網懷念平臺等方式,隨時隨地將家屬對逝者的思念進行連接,此外還在建設沉浸式追思禮廳,并通過大量的科技手段,讓懷念場景更立體、真實、人性化。生態節地葬呈現出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殯葬新方式。普陀佛堂葬生態節地葬行價
近年來,廣東省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堅持保障大家基本安葬需求與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并重,倡導移風易俗,大力推行骨灰海葬、樹葬、花壇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不久前,廣東省民政廳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印發《關于開展2024年全省殯葬革新宣傳活動的通知》,在全省范圍組織開展殯葬革新宣傳活動,倡樹綠色文明殯葬新風,全省各地精心組織、積極宣傳,綠色殯葬逐漸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廣東全省節地生態安葬率超過63%,殯葬事業示范建設工作順利啟動,3個新時代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29個節地生態型公益性公墓示范項目積極探索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徐匯草坪葬生態節地葬市價生態節地葬體現了對自然生態的尊重與回歸,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杭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工作人員蔣增鋼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杭州市積極推動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推廣各類節地生態葬式葬法。如自1989年起組織集中江葬30次,在臨平區建成我省較大的骨灰存放設施“安賢百年居”,在余杭區打造“是墓不見墓”集旅游和生命紀念于一體的“徑山如意陵園”;在臨安區創新推廣公益性壁葬公墓;在建德市全域推進骨灰堂建設……逐步引導人員“終歸自然”的生命理念。政策引導與觀念轉變之下,選擇節地生態葬的人數在逐年增加。
壁葬,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喪葬方式,在安葬死者的同時為后人留福,是一種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壁葬墻和普通的墻體高低相仿,略厚些,墻體正面分布著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當作墓碑,刻上碑文。氣球葬,所謂氣球葬,是使用熱氣球裝上逝者的骨灰,點燃升空,骨灰從高空灑向海洋大地。氣球葬和煙花葬這兩種新型的喪葬方式都能節省寶貴的土地資源,與太空葬相比,價格也比較容易為大眾所接受,但在國內還都是鮮有所見。生態節地葬讓逝者像花朵一樣永遠盛開在大自然中。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高某死后,小亮與田某就骨灰安葬事宜已經進行了協商,并由田某與某殯葬公司簽訂《骨灰海葬協議書》,小亮對簽訂合同、喪葬方式的選擇均知情。雙方作為高某的親屬已就喪葬事宜達成一致意見,現小亮要求變更安葬方式,亦應尊重田某等其他親屬意愿。某殯葬公司系基于合同約定取得高某的骨灰,不屬于非法占有。故法院駁回了小亮的訴訟請求。法官提示,《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無權占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骨灰是具有人格屬性的特定物,關于骨灰的安置歸屬權利,應當由死者近親屬共同行使。骨灰安葬方式由親屬協商確定后,要求變更安葬方式的,應當征求其他親屬的同意。本案中,海葬協議簽署后,骨灰已經由某殯葬公司保管,各親屬之間就該安葬方式并未產生過異議。相關協議應當得到各方共同遵守。生態節地葬可讓每個人的離去意味著一個新的生命輪回,增添希望。徐匯草坪葬生態節地葬市價
鄰近地區的公園或森林常作為生態節地葬的選擇,親近自然。普陀佛堂葬生態節地葬行價
去年,福州市出臺骨灰海葬獎補辦法,大力推行這一節地生態安葬形式。獎補辦法明確提出,參加福州市民政局組織的集中公益海葬活動,死者生前是福州籍的,每例骨灰海葬獎補3000元并頒發海葬證書,骨灰海葬活動時可無償隨行2名親屬。對于非福州戶籍的亡故居民,同樣提供無償服務。“獎補辦法更多的是引導作用,實際上,大多數家庭選擇海葬并不是為了這筆錢。”裘旦紅說,一些黨員干部、企業家也在帶頭示范,他們影響了許多人的觀念轉變。普陀佛堂葬生態節地葬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