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故的廣州市民,海葬免收其骨灰撒海服務費用,骨灰海葬活動時無償隨行2名親屬。逝者或者申請人為廣州市戶籍的,選擇在市內經營性公墓進行骨灰還林安葬,如樹葬、花壇葬等,可以申請減免800元骨灰還林費用。目前,廣州多家墓園和部分葬式減免后零收費。骨灰撒海葬。節地生態葬比例緩步上升,節地生態安葬的推廣是一項長期工程,多年來,廣州市殯葬處通過殯儀館、經營性公墓、村(居)紅白理事會等開展基層宣傳、普遍發動。在清明節等窗口期,舉辦生態安葬集中祭掃活動,對接新聞媒體,對生態安葬服務、獎補政策、活動組織情況開展普遍宣傳。普及生態葬,有利于提高殯葬服務質量,滿足大眾需求。茶花葬生態節地葬面積
民政部:骨灰植樹等生態殯葬費將補貼減免,在我國,采用骨灰植樹、撒海等綠色殯葬方式安葬親人,既環保,喪葬費用也將逐步由有關部門補貼減免。民政部印發《2012年清明節工作方案》,提出2012年將大力倡導綠色殯葬,要求各級積極組織開展骨灰植樹、撒海等群體性活動,推廣小型墓、壁葬、寄存等節地殯葬方式。同時,民政部提出,年底前,基本殯葬服務無償,要覆蓋全國低收入人群。相關負責人介紹,低收入人群,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和城市“三無”對象。黃浦特色生態節地葬是什么生態葬優勢:節省土地資源,降低殯葬成本。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轉變,生態節地葬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推崇。作為這一理念的實踐者和推廣者,將繼續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市民提供一個和諧、寧靜、環保的安息之地。一、骨灰節地型墓位安葬,指在安葬設施內采用節地型墓位安葬骨灰的一種形式。骨灰節地型墓位的標準為:安葬骨灰的單獨墓位和合葬墓位的占地面積小于1m,墓碑高度(碑額至地面的距離)低于0.8 m。二、骨灰植樹(花、草等)安葬,指在安葬設施內不設硬質墓穴和墓碑,使用可降解容器或直接將骨灰藏納土中,以植樹(花、草等)為主要標識(或設置其他小型標識物)安葬骨灰的一種形式。
增城區正果萬安園副總經理孫志兵介紹,該園節地生態葬產品占比超50%,在園區主要地帶規劃有超8畝的綠色殯葬示范區,包括草坪葬、花壇葬、樹葬、壁葬等形式,公眾可選擇是否保留骨灰,園區將通過富有儀式感的落葬儀式,傳達對逝者的敬畏和尊重。“以前先人的骨灰是放在殯儀館里邊的,后來我們參與了骨灰植樹的活動,感覺牌位擺在哪里都一樣,因為感情是在心里邊的。”佛山市民區先生表示,骨灰植樹的方式,可以讓生命更好地回歸自然,也有助于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環境。生態節地葬注重逝者與自然的共生關系,讓人們對于死亡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生態節地葬特點:一、不保留骨灰安葬,指在規定區域內進行骨灰撒海、撒散、集中深埋等不保留骨灰的一種安葬形式。二、遺體節地型墓位安葬,指在土葬革新區安葬設施內(或在火葬區的少數民族公墓內)采用節地型墓位安葬遺體的一種形式。遺體節地型墓位的標準為:安葬遺體的單人墓位和合葬墓位的占地面積,分別小于4㎡和6㎡,墓碑高度(碑額至地面的距離)低于1m,硬質墓材覆蓋面積不超過墓位總占地 30%。三、遺體深埋不設墓碑安葬,指將遺體埋葬在地下深度不小于1.5m或地宮,墓位不突出地面,不設硬質墓碑(或設置其他小型標識物)的一種葬式。生態節地葬的推動,有助于減少傳統墓地資源的緊缺問題。黃浦特色生態節地葬是什么
生態節地葬,讓生命的告別變得更加寧靜、和諧。茶花葬生態節地葬面積
生態節地葬具有以下特點:節約土地資源:生態節地葬將骨灰深埋于地下,占地面積較小,較大程度上節約了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節地葬不立碑、不硬化,有利于植被生長,減少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低碳環保:生態節地葬簡化了葬禮儀式,減少了祭祀用品的使用,降低了環境污染。經濟實惠:生態節地葬的費用相對較低,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在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土地資源尤為寶貴。因此,選擇一處既經濟實惠又符合生態節地理念的墓地顯得尤為重要。茶花葬生態節地葬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