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的骨灰被家人撒入江中,數字增加的背后,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經濟成本。今年上半年,“天價墓地”的相關話題曾引發熱議,近幾年國內有關墓地價格昂貴的報道層出不窮。在網絡平臺上,有網友曬出為家人治喪時的花費明細時直言:“不到半平方米的地方,想想就憋屈。如果哪天自己沒了,不如揚了,去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個觀點也得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為了更大力度倡導節地生態葬,《關于對杭州市區實施節地上臺安葬對象予以獎補的通知》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選擇生態安葬的逝者與家人可獲得一定的補貼激勵。生態節地葬可通過創意設計,開發出具個性化的紀念方式,滿足不同需求。上海地域特色生態節地葬什么位置好
黨員干部違規土葬查處,《意見》要求,黨員干部要帶頭實行遺體火化,帶頭參與節地生態安葬,帶頭推行喪事簡辦,帶頭文明低碳祭掃,教育和約束直系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按要求舉辦喪事活動。主動協調有關部門把帶頭推動殯葬革新的要求納入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之中,積極宣傳典型人物和先進事例,依法糾正和查處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去世后遺體違規土葬、亂埋亂葬、超標準建墓立碑等行為,對其他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的,及時移交執紀部門或司法部門處理。上海地域特色生態節地葬什么位置好生態節地葬不僅節省土地,還能保護生態環境,向可持續發展邁進。
而在廈門,作為全國首批推行殯葬革新的城市,當地采用“無碑深埋”的方式,海葬、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生態葬已蔚然成風。記者從福建省民政廳了解到,目前,福建全省火化率穩定在99.8%以上,節地生態安葬率提高至93.2%,均居全國前列,生態殯葬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生態葬”漸成風尚背后,1997年,福州市初次舉辦集體公益海葬,只有5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盡管因為種種原因這項公益活動多次停辦,但選擇海葬的逝者仍逐年增多,今年達到了歷史新高。
隨著生態葬的推廣與普及,不少人在生前就簽訂了生態葬相關協議,希望在逝世后“回歸自然”。安賢園內的生態藝術苑,今年2月24日,市民鄧志來代父親鄧泉成正式辦好了生態葬手續。早在2016年3月31日在浙江安賢園舉辦的生態葬儀式上,他就與弟弟一起為父母簽訂了生態葬協議。較開始,他們四兄弟也很不解,在父親的強烈要求下才去了解了生態葬。“我父親一直主張厚養薄葬,本來我們四兄弟商量花二三十萬元買個墓地,遭到他強烈反對。他總說‘人死如燈滅,況且周都沒有保留骨灰’。后來,他在報紙上看到‘生態葬’報道,和母親一拍即合,還強烈要求我們去咨詢。”在生態節地葬中,遵循著尊重生命、保護環境的原則與精神。
2022年,潮州市民政局印發了《潮州市生態安葬獎勵辦法》。生態安葬活動堅持以自愿為原則,潮州市戶籍居民、常住潮州市的外地戶籍居民均可在指定時間和地點,報名參加潮州市民政局組織的生態安葬活動,對于符合條件且不設立專位祭祀的潮州市戶籍居民,每份骨灰可享受1000元一次性獎勵。潮州市各村委會針對本村村民選擇進行遺體火葬者,還會給予額外獎勵。據楓二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劉尚民介紹,念親堂每年都有祭拜活動,為此專門設立了祭拜大廳,規定香燭、祭品都不能帶進去,統一放在大廳祭拜臺上,并有專人看管。在離念親堂不到500米的地方,還專門建成了微型消防站,既防患于未然,又保障村民安全。生態節地葬是對大自然的感恩回饋,是一種永續的生命傳承。上海地域特色生態節地葬什么位置好
生態節地葬將傳統殯葬方式與環保理念完美結合。上海地域特色生態節地葬什么位置好
杭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工作人員蔣增鋼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杭州市積極推動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推廣各類節地生態葬式葬法。如自1989年起組織集中江葬30次,在臨平區建成我省較大的骨灰存放設施“安賢百年居”,在余杭區打造“是墓不見墓”集旅游和生命紀念于一體的“徑山如意陵園”;在臨安區創新推廣公益性壁葬公墓;在建德市全域推進骨灰堂建設……逐步引導人員“終歸自然”的生命理念。政策引導與觀念轉變之下,選擇節地生態葬的人數在逐年增加。上海地域特色生態節地葬什么位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