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在北京上海等人口密集城市 移動源已是污染物首要排
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記者王遲)2月24日,生態環境部召開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移動源的影響日益凸顯。
李天威表示,移動源是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重要來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分別占全國總量的60%和24%左右。特別是氮氧化物,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鐵路內燃機車等移動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過了900萬噸。2023年,全國汽車保有量3.36億輛,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462.8萬噸,其中柴油車氮氧化物的排放占80%以上。在北京、上海、濟南、杭州、廣州、深圳、成都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移動源已經是污染物首要的排放來源。
接下來,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移動源標準的制修訂。標準對減排發揮基礎性、**性的作用。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研究制定輕型車、重型車的國七標準。同時,也在研究制定非道路移動機械國五標準,實現排放控制技術和世界先進水平接軌。
二是強化機動車排放監管。推動重型貨車退四,治五,管六,推新。退四就是要加快淘汰國四及以下的貨車,治五就是嚴格整治國五貨車的超標問題,管六就是要強化國六貨車的智慧化監管,推新就是要加快推進新能源重卡的替代應用。
三是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綜合治理。***淘汰國一及以前的工程機械,重點區域推進國二工程機械的淘汰,重點提高機場、港口、園區等新能源機械和內部車輛的新能源比例。以標準的升級促進鐵路內燃機車排放水平的提升。
四是持續推進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推進火電、鋼鐵、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重點行業大宗貨物的清潔運輸,推動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
在當今社會,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各類非道路移動機械如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等,在基礎設施建設、礦山開采、農林作業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機械雖不直接行駛于公共道路,但其作業過程中的燃油消耗、尾氣排放以及運行效率,對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及施工安全均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如何有效監管非道路移動機械,確保其合規運行、節能減排,成為了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南京新遠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自主研發了非道路移動機械在線監測系統。非道機械在線監測系統集成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能夠實現對非道路移動機械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數據收集與分析、故障診斷預警及排放管理等功能。通過安裝在機械上的智能終端設備,系統能夠遠程獲取機械的位置信息、工作時間、燃油消耗、尾氣排放等關鍵數據,為管理部門提供精細的監管依據,同時也為機械所有者提供優化運營、降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南京新遠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在線監測系統,不僅響應了國家對于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號召,也推動了非道路移動機械行業的智能化升級,為實現更加高效、環保、安全的作業環境貢獻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