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又一重大突破,你知道嗎?
進入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增勢不減,多家新能源車企一季度維持上升勢頭,為全年的良好發展開了個好頭。繼去年31.6%的滲透率之后,2024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除了扎堆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之外,車企也在密集地布局充電網絡。過去兩年,800V高壓平臺、4C充電技術相繼落地,全方面快充時代已然臨近。特斯拉、小鵬、理想、極氪、華為等企業在全國各地加快建設超充站和超充樁,通過提供更高的充電功率和補能效率,為終端用戶帶來進化的充電體驗,消除里程焦慮。
政策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大力扶持,正在推動其成為新興的熱門市場。早在2020年,新能源充電樁就已被納入“新基建”七大重點領域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已頗具成效。據中國充電聯盟統計,2023年全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38.6萬臺,樁車增量比為1:2.8,這意味著充電樁的建設速度能夠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當目光聚焦到充電樁產業鏈,下游企業對大功率超充、直流快充、液冷散熱等需求日趨旺盛,這種需求傳導至上游的充電設備元器件供應商,包括充電槍、充電線纜、功率模塊、控制器等元器件必須作出相應的升級,并且符合耐高溫、耐高壓等安全性要求,以支持更高規格充電樁的落地應用。
在充電樁的設計中,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尤其對于導熱、密封、絕緣、阻燃等指標,需要在材料方面有所突破,其中就包括有機硅材料。有機硅可以作為導熱膠、密封劑、粘結劑等,廣泛應用于充電樁的熱管理、充電防護、功率模塊等重要部件,在充電樁元器件中發揮關鍵作用。超充技術的普及,給充電設施帶來哪些挑戰?新能源汽車想獲得接近燃油車的補能體驗,必須在充電效率上全方面提升,這也是為什么車企在推廣800V高壓平臺的同時,還在力爭為消費者帶來4C甚至5C超充技術。
2023年8月,寧德時代推出了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神行超充電池,宣稱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在此之后,4C快充愈發頻繁地進入消費者的視野。
4C超充究竟是如何定義的?簡單來說,XC指的是充電倍率,即電池在充電時能夠接受的比較大充電電流與電池額定容量的比值,用C表示,通常用來描述充電速度的快慢。具體來看,如果車輛搭載100kWh電池組,在2C左右倍率下,充電功率可以達到200kW左右;在4C左右倍率下,充電功率可以達到400kW左右;在6C倍率下,充電功率可以達到600kW左右。總之,充電倍率越高,充電速度越快。
若想真正實現超充的普及,除了動力電池和高壓平臺,也要適配高功率的直流充電樁。充電樁的功率輸出能力以及電源供應的穩定性會影響充電倍率。高功率的充電樁和穩定的電源可以提供更高的充電倍率。
充電樁主要由充電槍、充電線纜、殼體、控制模塊、熱管理模塊、充電保護模塊等部件組成,從交流慢充升級到直流快充,再過渡到今后可能會逐漸普及的超級快充,所有部件都需要迭代升級,以適應充電功率的變化。
其實在超充技術之前,在充電樁從交流慢充向直流快充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大致解決了諸如成本過高、電網負擔、兼容性、電池壽命、安裝難等問題。
而在直流快充技術的基礎之上,超級快充提供了更高充電倍率,因此充電樁需要承擔的功率更高,電流更大,發熱量也更高。與此同時,還需要解決充電樁的尺寸和重量過大、線纜柔韌性要求更嚴格的問題。
對充電槍而言,為了實現快速充電,超級充電槍需要能夠傳輸大電流。這要求充電槍具備良好的導電性能和散熱設計,以確保安全和高效的電流傳輸。
超充技術還需要配備完善的安全保護機制,包括過流保護、過壓保護、短路保護等。充電樁和充電槍應具備監測和保護功能,以防止充電過程中發生故障和危險。
不僅于此,由于高功率充電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充電樁和充電槍需要配備有效的冷卻系統,以防止過熱,其中包括風扇、散熱片、水冷等散熱方式。充電設施的升級,對材料有哪些要求?隨著充電功率的提高,充電樁不僅需要設計更先進的結構,滿足高功率下的導熱性能,同時,在材料端,采用絕緣性強、耐高溫、高導熱的材料勢在必行。
以充電樁的熱管理系統為例,區別于傳統的風冷,超充需要更多使用液冷來解決效率和散熱的問題。目前市場上采用比較多多的液冷方式是水基冷卻和油基冷卻。水冷散熱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也更環保;油冷則具備良好的電絕緣性,較低的蒸發率和化學穩定性。
過去數年,油冷電纜用于超級充電槍,取得了先發優勢,目前有一些廠家已經開發了油冷超級充電樁和充電槍,但隨著運行時間的推移,油冷的成本劣勢愈發凸顯,如今開始有更多的廠家研究并測試水冷電纜和水冷超級充電槍。
水冷電纜和水冷超級充電槍的工作原理是,水冷管設計在多股充電導線外,管子中間通水,依靠管子本身的導熱性,將多股充電線纜產生的熱量傳導給管子中間的冷卻液,這些冷卻液通過電子泵與外界進行熱交換,實現電纜和超級充電槍對溫度的控制。
基于此原理,以往許多廠商采用普通的尼龍管作為水冷電纜中間的水冷管,由于選用 PA材質,導熱系數只有0.2W/m·K。當電流超過400A后,溫升急劇加快,此時由于水冷管的導熱系數不夠,導致熱量不能及時傳導出去。經過計算發現,基于目前線纜的常見結構,若想達到高電流快速充電的目標,冷水管的導熱系數必須大幅提高,至少需要1.5W/m·K 以上。因此,產業鏈上下游越來越重視高導熱材料的創新應用,導熱硅膠管成為超充充電樁熱管理的關鍵部件之一。
除了充電線纜的溫度控制,如何降低充電槍充電槍頭在充電過程中的溫升,同樣是當下充電樁設計中的痛點。目前以空氣冷卻的方式,很難解決散熱問題,而通過使用創新性的導熱灌封膠,則能夠實現高效率地將充電槍頭連接器的熱量傳導出去,保證充電效率不會由于溫度升高而下降,同時也進一步改善用戶在操作過程中的體驗。
另一方面,當今后新能源汽車電壓平臺普遍達到800V,充電電流達到600A,充電功率達到400kW以上時,充電過程出現任何問題都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因此對結構材料的密封性、防泄漏等性能將空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