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村”何以飛出“白鳳仙子
泰和烏雞“盒馬村”授牌儀式在汪陂村舉行,標志著江西省第四家、吉安市***家“盒馬村”落戶泰和。
”
作者 | 李夢玉 鄧緒娟
題圖 | 李夢玉
秋風習習,金桂飄香。2024年江西農民豐收節即將在吉安市泰和縣拉開序幕。
“新鮮的泰和烏雞,讓我吃出了家鄉的味道。”在上海一家盒馬鮮生店內,市民范文輝激動不已。
從小縣城到**城市,泰和烏雞經歷了怎樣的“九九八十一難”?為何泰和烏雞在大型商超如此走俏?江西省第四家、吉安市***家“盒馬村”落戶泰和,對烏雞產業發展意味著什么?泰和烏雞。李夢玉/攝泰和烏雞聞名遐邇,烏雞產業是當地支柱產業。而馬市鎮汪陂村,正是泰和烏雞的原產地。
記者走進汪陂村“烏雞園”,只見林地上一個個泥磚小屋錯落分布,一只只雞雛渾身上下被蓬松雪白的如絲絨毛包裹,優雅地踱步覓食。
馬市鎮鎮長吳亞萍介紹:“泰和烏雞頭上有‘鳳冠’,下頜長胡須,耳朵碧綠像翡翠,腿上白毛似蒲扇……你再仔細看,普通雞的爪子是四趾,而泰和烏雞是五趾。”
據了解,泰和烏雞已有2200多年的養殖歷史,富含1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是“藥膳同源”的滋補佳品,但大部分人對它的認知還停留在烏雞白鳳丸的重要原料上,品牌影響力遠遠不夠。
決不能讓泰和烏雞“養在深閨無人識”!為進一步推進烏雞產業轉型升級,當地**一頭抓育種,一頭抓養殖,提高良種繁育水平,推廣規模化養殖,著力做好產品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以前,大家賣的只有雞、蛋,頂多加上烏雞酒,現在熟食、生鮮都有了。八大品類、140多種產品,要啥有啥!”泰和縣泰和烏雞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蔣小亮說。
供應端、生產端、加工端一片火熱,可銷售端上冷冰冰的數據給大家澆了一盆冷水。“對我們來說,一產是基礎,品控是生命線。二產是支柱,精深加工是關鍵。三產是支撐,銷售才是王道。會養不會吆喝,賣不出去都是冤枉。”蔣小亮感慨道。
怎么在做好產品的同時賣好產品,提高產品知曉率和購買率,成為當地**亟須解決的一大難題。
2023年10月14日至16日,第三屆江西泰和烏雞文化節盛大開幕。從國家部委、省市領導和行業**,到企業**、市民**,近10萬余人共話珍禽。
除積極舉辦重大節慶活動之外,泰和還發布“白鳳仙子”卡通形象統一標識、吉祥物、主題歌曲和宣傳片,在CCTV1、CCTV13展播廣告,開通冠名高鐵專列“白鳳仙子·泰和烏雞”號,千方百計打開銷路。
2024年4月21日,泰和烏雞“盒馬村”授牌儀式在汪陂村舉行,標志著江西省第四家、吉安市***家“盒馬村”落戶泰和。由此,泰和烏雞進軍中**消費市場節奏明顯加快,短短四個月銷售額已超1億元。泰和雞原種場。李夢玉/攝打造“盒馬村”,實現養殖基地到餐桌“***一公里”的突破,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什么叫“盒馬村”?指的是根據訂單為盒馬種植農產品的村莊。它的準入標準十分嚴格,要求規模種植、穩定物流、獨特品質。
從單純售賣產品的小村莊變成盒馬直采基地,對泰和烏雞產業養殖規模化、標準化要求明顯提高。2023年,泰和傲昕烏雞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傲昕)投入1.2億元,新建了年存欄泰和烏雞種雞12萬羽、年孵化種苗800萬羽的擴繁場,通過“五統一”的訂單養殖模式,與2000多養殖戶簽訂訂單養殖協議,帶動農戶養殖500多萬羽,戶均年增收2.5萬元。
“為滿足擴大生產規模需要,我們創新推出融資模式——‘白鳳烏雞貸’。1羽是30元額度,在‘工銀愛農’小程序上可申請3年額度,1年內隨借隨還,年利率*3.95%。”泰和縣農業銀行行長夏其琛說。目前,該銀行已幫助傲昕融資上千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難題。
2023年6月,泰和烏雞上架盒馬鮮生門店,傲昕作為泰和烏雞保種場的運營管理方,成為***供貨商。但誰都沒想到,泰和烏雞上架首月的比較低日銷量不足200只,慘淡的銷售成績讓大家陷入了沉思。
“**初上架的泰和烏雞是冰凍煲湯雞,而在主打生鮮食品的商超里,冰鮮禽肉更受歡迎,除煲湯外還可以紅燒、爆炒,口感也明顯更好。”盒馬(中國)有限公司江西區域采購總監代久經一語中的。
如何讓消費者品嘗到更新鮮、更營養的泰和烏雞呢?傲昕開始優化各個環節,雞肉剛經過屠宰清洗,就被送往水冷工藝生產線,4℃左右的冷水為其迅速降溫,有效抑制細菌滋生。專業的封裝和恒溫保鮮運輸,讓烏雞進入商超不減其鮮。
盒馬也為其量身打造供應鏈路和配送方案,每天中午接到訂單,下午至晚上生產包裝并裝箱,凌晨開始發貨,將全流程嚴格控制在12小時以內,確保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是***鮮的商品。
從“凍”到“鮮”的一小步,意味著泰和烏雞擁有了相對穩定的物流供應鏈能力,能完成盒馬所在區域的覆蓋。“今年3月,泰和烏雞的冰鮮產品上架后,在凍品銷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當月冰鮮類的泰和烏雞銷量超3萬只,總銷量同比增長約150%。”傲昕市場部負責人王鵬飛介紹道。琳瑯滿目的泰和烏雞產品。李夢玉/攝實現了規模養殖、穩定物流,如何讓泰和烏雞保持獨特品質也是一大難題。
一方水土,育一方特產。泰和烏雞之所以獨特,與原產地泰和武山的水土環境密切相關。經科學驗證,離開原產地養殖和雜交后的泰和烏雞,其外貌特征會逐漸發生變化,所含營養成分也會下降。
“純種泰和烏雞至少需要180天出欄,雜交的只需80天。普通消費者難以區分,往往會選擇價格低的,這導致了泰和烏雞的口碑越來越差。”泰和縣泰和烏雞產業發展中心技術服務股股長范玉慶一臉嚴肅。
為確保整體品質,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必須加快制訂完善泰和烏雞生產標準和操作流程,建立產品標準體系。
抓起一只泰和烏雞,一掃腳環上的二維碼,產地、投入品使用、飼養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原來,泰和與浙江大學、省農科院等院校開展合作,建立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推行“區塊鏈溯源+合格證”開具模式,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一整套措施下來,泰和烏雞日漸“煥鮮”。如今,在統一標識“白鳳仙子”卡通形象的加持下,泰和烏雞成功進入盒馬鮮生、華潤OLE、山姆等大型商超,已建成運營泰和烏雞零號店1家、旗艦店1家、直營店3家、品牌店41家,營業額超2.5億元。
“盒馬村”落戶后,正通過數字化手段助力泰和烏雞產業發展,實現精細營銷。“我們對產品數據進行分析,99元/只的冰鮮雞降價至75元/只,再輔以門店試吃、折扣優惠等綜合促銷手段,產品銷量年均增長268%以上。”代久經說。
“農產品進校園”年貨節展銷活動步入浙江大學食堂,“中國烏雞原產地·泰和烏雞美食品鑒會”亮相杭州西子湖畔,首批泰和烏雞供港發車儀式啟動……一連串的活動讓泰和烏雞的**度越來越高。泰和烏雞商標。泰和縣烏雞產業發展中心/供圖
線下火熱,線上也不甘示弱。為讓泰和烏雞“觸網上云”,泰和依托泰和縣電商物流園、企業電商平臺等,開展直播帶貨,形成“主流媒體+新媒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
“我們邀請了東方甄選主播馮馮、快手網紅吳召國、**主持人朱丹等人直播帶貨,單場比較高銷售額突破500萬元。按年銷售量計算,我們的泰和烏雞達300萬羽、泰和烏雞蛋達2000萬枚、茶油烏雞辣醬達80萬瓶。”烏鄉基有限公司負責人楊世英驕傲地說。
截至2023年底,泰和全縣烏雞飼養量達1000萬羽,出欄量達850萬羽,銷售泰和烏雞蛋5600萬枚,產值達56億元。未來,泰和還要力爭在“十四五”末期開設品牌店達100家,讓泰和烏雞真正“走進百姓、端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