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冰蓄冷技術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間的低谷電力制冰、儲冰,在白天用電高峰期停止運行空調機組,使用冰塊釋放冷量。目前,動態冰蓄冷技術在日本、美國、加拿大、歐盟等發達國家正在成為蓄冷空調的主流技術。空調壓縮機組在夜間電網供電富余的情況下運行制冰并儲存,在白天電網供電緊張的情況下,停止運行,空調系統利用夜間機組所制的冰作為冷源,提供給需要供冷的場所。移峰填谷,既緩解電網供電緊張,又利用夜間廉價電費,節省空調制冷機組的整體運行成本。動態冰在食品加工廠中作為冷卻介質。廣州冰片滑落式動態冰適用范圍
技術原理,冰蓄冷中央空調是指在夜間低谷電力時段開啟制冷主機,將建筑物所需的空調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備好,并以冰的形式儲存于蓄冰裝置中,在電力高峰時段將冰融化提供空調用冷。由于充分利用了夜間低谷電力,不只使中央空調的運行費用大幅度降低,而且對電網具有明顯的移峰填谷功能,提高了電網運行的經濟性。關鍵技術:(1)過冷卻水穩定生成技術。過冷卻水生成技術是冰漿冷卻及蓄冷技術的主要。過冷卻水是冰漿生成的基礎,只有穩定生成過冷卻水,才可以通過促晶等技術生成冰漿;(2)超聲波促晶技術。在生成過冷水后,只有通過促晶才能使過冷水快速生成冰漿,這就需要促晶技術。目前,國際上采用的技術有超聲波促晶、電動閥促晶以及其他一些促晶技術;(3)冰晶傳播阻斷技術。黑龍江過冷水動態冰項目獨特的制冷原理,確保冰塊持久耐用。
動態冰蓄冷系統采用板片型蒸發器,多片并聯,安裝在一個蓄冰池正上方。壓縮冷凝機組一般由多臺高溫螺桿壓縮機并聯。動態的制冰儲冰:制冷系統正常運行后,內循環水泵將蓄冰池內的水輸送至板冰機蒸發器頂部的灑水槽處,通過灑水槽將水均勻的灑在板冰機蒸發器的外表面,與板冰機蒸發器內部的制冷劑熱交換,部分水在板冰機蒸發器上結冰,沒有結冰的水落入蓄冰池內,再次循環。待蒸發器表面的冰層厚度達到5-8mm時,采用熱氟將板冰機蒸發器上的冰脫落,掉進蓄冰池內,漂浮在水面上,通過快速的制冰脫冰循環,蓄冰池內的水全部制成冰。
流態化動態冰蓄冷技術:制冷系統COP高、能耗降低。將制冷蒸發溫度可以保持在-5℃~-8℃之間,而且在整個蓄冰過程中保持穩定不下降。相對于冰球、盤管式冰蓄冷中-10℃以下的蒸發溫度(而且隨著蓄冰量的增加逐漸下降)可以明顯提高系統COP。融冰速度快、負荷響應靈敏。由于動態冰蓄冷制出的冰以冰漿形式存在,因此在融冰釋冷時冰晶與水之間接觸面積大,融化速度快,可以快速響應空調末端負荷的變動。占地面積小、場地適應性強。動態冰蓄冷無需盤管、冰球等預制設備,因此蓄冰槽有效利用率提高,占地空間減小,而且對空間形狀要求降低,場地適應性增強。熱交換系統簡單、節省設備和材料費用。動態冰技術具有高效、節能、環保等優點,助力工業發展。
動態冰蓄冷技術是指用制冷劑直接與水進行熱交換,使水結成絮狀冰晶;同時,生成和溶化過程不需二次熱交換,由此較大程度上提高了空調的能效。冰漿的孔隙遠大于固態冰,且與回水直接進行熱交換,負荷響應性能很好。中文名:動態冰蓄冷技術,適用范圍:建筑行業各種中央空調系統,背景:氣溫處于溫帶和亞熱帶。適用范圍:1、部分區分峰谷電價地區,各種大型中央空調系統,2、牛奶及食品等工藝上需要穩定的低溫水的行業。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溫帶和亞熱帶,每年空調使用時間較長,在南方地區甚至可達8個月。夏季高溫時段空調用電負荷,特別是大型中央空調、區域供冷和地鐵空調等空調負荷集中,是造成城市電力負荷峰谷差的主要原因,而冰蓄冷空調是實現用戶側調峰的有效技術之一。目前我國已有的蓄冰空調工程設備70%以上來自國外,且99%都屬于靜態蓄冰技術,主要包括盤管制冰、冰球制冰等傳統靜態制冰方式,其體積大、運行成本高、制冰效率低,平均制冷量只有空調工況制冷量的50%。動態冰安裝前應在現場臨時存放,不得從運輸墊料中取出。吉林屠宰場動態冰裝置
動態冰技術在制冷、空調等行業,已取得明顯成果。廣州冰片滑落式動態冰適用范圍
動態制冰,該系統的基本組成是以制冰機作為制冷設備,以保溫的槽體作為蓄冷設備,制冷機安裝在蓄冰槽上方,在若干塊平行板內通入制冷劑作為蒸發器。循環水泵不斷將蓄冰槽中的水抽出送到蒸發器的上方噴灑而下,在平板狀蒸發器表面結成一層薄冰,待冰層達到一定厚度(一般在3~6.5mm之間)時,制冰設備中的四通換向閥切換,使壓縮機的排氣直接進入蒸發器而加熱板面,使冰脫落。也就是冰的所謂“收獲”過程。通過反復的制冰和收冰,蓄冷槽的蓄冰率可以達到40%~50%。由于板式蒸發器需要一定的安裝空間,因此動態制冰不大適合大、中型系統。廣州冰片滑落式動態冰適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