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策略,所謂運行策略是指蓄冷系統以設計循環周期(如設計日或周等)的負荷及其特點為基礎,按電費結構等條件對系統以蓄冷容量、釋冷供冷或以釋冷連同制冷機組共同供冷作出較優的運行安排考慮。一般可歸納為全部蓄冷策略和部分蓄冷策略。工作模式,蓄冷系統工作模式是指系統在充冷還是供冷,供冷時蓄冷裝置及制冷機組是各自單獨工作還是共同工作。蓄冷系統需在規定的幾種方式下運行,以滿足供冷負荷的要求常用的工作模式有如下幾種:(1)機組制冰模式;(2)制冰同時供冷模式;(3)單制冷機供冷模式;(4)單融冰供冷模式;(5)制冷機與融冰同時供冷。冰蓄冷系統的設計和安裝需要專業技術支持,確保系統運行穩定、高效,達到預期節能效果。江蘇冰球冰蓄冷原理
自動控制,蓄冷系統的控制,除了保證蓄冷和供冷模式的轉換以及空調供水或回水溫度控制以外,主要應解決制冷機組與蓄冷設備之間供冷負荷分配問題,特別是在部分負荷時,應保證盡可能地將蓄冷設備的冷量釋放完,即可采用融冰優先式運行策略,甚至可采用全蓄冷運行,即白天制冷機組停開,空調負荷全部由蓄冷設備滿足。而在設計日空調負荷時,應采用制冷機組優先式運行策略,以保證逐時空調負荷要求。目前蓄冷系統的自動控制系統,大多采用以計算機技術的直接數字控制器與電子傳感器及執行機構相結合的直接數字控制系統。制冷機組的蓄冷量是定量的輸出,而蓄冷設備的釋冷是總量的輸出。上海機房冰蓄冷設備冰蓄冷其水溶液的密度與粘度稍大于水。
蓄冰空調設備,冰盤管式系統,冰盤管式系統又稱冷媒盤管式和外融冰。突出特點:1.實現電力“削峰填谷”,轉移電力高峰負荷,平衡電力供應;2.減少電廠側空氣污染物的排放,減少建筑物側CFC和燃燒物的排放;3.提高電廠側發電效率從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4.降低總電力負荷,減少電力需求,緩解建設新電廠(機組)的壓力;5.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檔次,有利于招商引資;6.節省用戶對空調系統的投資、改造、運行維護等費用,降低用戶空調系統的運行費用。
冰盤管式蓄冷裝置是由沉浸在水槽中的盤管構成換熱表面的一種蓄冰設備。在蓄冷過程,載冷劑(一般為重量百分比為25%的乙烯乙二醇水溶液)或制冷劑在盤管內循環,吸收水槽中水的熱量,在盤管外表面形成冰層。冰蓄冷運行策略。蓄冷空調系統將轉移多少高峰負荷、應蓄存多少空調容量才具有經濟效益,需考慮建筑物空調負荷分布、電力負荷分布、電費計價結構、設備容量及蓄存空間等,以便于決定采用哪個種蓄冷運行策略。冰蓄冷運行策略。蓄冷空調系統將轉移多少高峰負荷、應蓄存多少空調容量才具有經濟效益,需考慮建筑物空調負荷分布、電力負荷分布、電費計價結構、設備容量及蓄存空間等,以便于決定采用哪個種蓄冷運行策略。全負荷蓄冷。全部蓄冷是利用非空調使用時間運轉蓄冰機組蓄存足夠的冷量,供應高峰時全部的空調負荷需求,空調使用時間主機停止運轉,冷負荷完全由蓄存的冷量供給,系統只需運轉必要的泵和末端等用冷設備。部分負荷蓄冷。部分蓄冷的概念是利用非空調時間運轉機組蓄冷,當需要空調時,將蓄存的冷量放出,同時主機仍然工作,兩者共同分擔空調負荷。部分蓄冷模式具有主機容量小、所需附屬設備減少、冰槽小、投資費用低、經濟效益好等特點。冰蓄冷系統的冷卻循環流程中,關鍵點在于循環水的流速和壓力控制,確保系統正常工作。
削峰填谷是冰蓄冷技術的另一個重要應用方向,在電力系統中,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供需差異常常導致能源浪費。通過九河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的智能能源調度功能,可以實現削峰填谷的效果,降低用電負荷。在低谷期進行冷能儲存,然后在高峰期釋放冷能,不只減少能源浪費,還能降低能耗成本,同時對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產生積極影響。能源管理平臺實時監測能耗數據,通過智能分析和優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節能效果。平臺能夠識別制冷系統的能源利用情況,根據實際需求智能調整冷能的儲存和釋放策略,以實現較佳的能效與性能平衡。此外,能源管理平臺還可根據電力供需情況和電價波動等因素智能決策冷能調度,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冰蓄冷在夜間蓄冰狀態,冷凍水的出水溫度比較低,系統的壓差就比較高。中山內融冰式冰蓄冷廠家
冰蓄冷制冷機組的平均耗電率增加3%。江蘇冰球冰蓄冷原理
運行分析,冰蓄冷空調系統進行直供和蓄冷運行的對比測試,結果如下:每日峰、平、谷電時段及電價:峰電:8∶00~11∶00和18∶00~23∶00,電價為0.878元/kWh;平電:7∶00~8∶00和11∶00~18∶00,電價為0.540元/kWh;谷電:23∶00~次日7∶00,電價為0.224元/kWh。效益分析,空調面積約5700m2,蓄冷系統選用2臺螺桿式雙工況制冷機組,單機空調工況制冷量70RT(246kW),制冰工況制冷量47RT(165kW)。蓄冷系統由一個60m3蓄冰罐,內裝STL-CO型冰球,3臺溶液泵,冷卻水系統,自控系統組成。蓄冷冷媒為乙二醇(25%)——水溶液。江蘇冰球冰蓄冷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