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卓一”的成長歷程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人才管理和業務拓展是橫亙在眼前的兩大難題。這支由十多位“80后”員工組成的設計團隊很年輕,充滿了活力,卻也松散流動。故公司管理的秘訣在于人人平等相待,張英樂于傾聽員工的訴求,了解年輕員工的迷茫,滿足員工不同階段的需求,以解決其后顧之憂。她常和團隊年輕設計師說:三十歲之前不要想著自己每個月能掙多少,而要想著怎么樣使自己變得更值錢!
在工業設計領域,設計公司主要提供產品增值服務,合作類型大都分為委托型和分成型,現在更有設計公司反客為主,自主研發產品來找相匹配的工廠生產加工,自行銷售自負盈虧,但這樣也會帶來很大風險。與多數國內設計公司一樣,“卓一”的經營模式以委托型服務為主,產品主要圍繞廚房家電、電子電聲等,當然轉型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2022年浙江省高級工業設計師職稱。杭州產品設計張英
在日本工業設計師、無印良品設計顧問深澤直人看來,很多時候,設計師的功能并不在乎設計出一樣新的事物來,而是創造一種新的形態,好比桌子已經是一種現有的事物了,設計師作為一個創意工作者,要做的是減去多余的,增加新的,以少的元素來實現其全部功能。平衡產品的創造性和實用性是設計師要做的工作。而如何在實用的前提下保持美感,是張英一直追尋的。
在“卓一”的陳列室里,目之所及,凡廚房家電、電子電聲設備,甚至一件小小的創意禮品都可看到這樣的痕跡,兼具審美創意和感官享受,讓人感到“恰到好處的舒適”。在某種程度上,工業設計是一種藝術創作,它需要源源不斷的靈感創意,也需要團隊的頭腦風暴。但和藝術創作不同的是,工業設計更接地氣,更貼近生活,更講求“實用之美”。 慈溪深白色設計張英靈感如火,設計如風,領銜工業新風尚。
作為寧波卓一產品設計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工業設計師,張英女士將"以人為本,創新驅動"的設計理念融入企業基因。她堅信設計的目標是解決用戶痛點,通過深入市場調研捕捉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例如其團隊研發的智能烤箱,不僅采用模塊化設計降低使用門檻,更通過人體工學優化操作高度,讓下廚成為一場優雅的指尖舞蹈。這種將技術理性與人文關懷結合的設計哲學,使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張英女士憑借的設計領導力,帶領團隊斬獲紅點設計大獎、iF設計獎等27項國際殊榮。其設計的空氣凈化器采用仿生學氣流系統,將CAD建模精度控制在0.01mm,實現靜音與凈化效能的完美平衡。該作品被收錄進《全球工業設計年鑒》,評委評價:"這是東方智慧與工業美學的完美融合"。這些榮譽不僅印證了張英女士的專業高度,更為中國品牌在國際設計領域贏得話語權。
在卓一設計官方旗艦店,用戶評價構成獨特的"設計證言墻"。一位視障用戶留言:"張英團隊設計的語音導航微波爐,讓我次完成加熱飯菜,這種被尊重的感覺勝過任何功能參數。"這種以弱勢群體需求為出發點的設計思維,使產品獲得"社會設計獎"殊榮。張英女士說:"好的設計應該像陽光,照亮每個被忽視的角落。"
張英女士認為:"設計領導力不是發號施令,而是構建讓創造力自由流動的場域。"其創立的"設計無疆界"文化,吸引全球設計師加入。團隊設計的"無界"系列家電,打破傳統品類界限,開創智能家居新賽道。張英女士用設計領導力證明:創新不是偶然爆發,而是系統構建的必然結果。 切實地將工業設計推進了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
2011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的張英在她的家鄉寧波創立了卓一設計,2015年正式入駐和豐創意廣場。“和豐的工業設計創新氛圍非常吸引我,主打‘做設計到和豐,要設計找和豐’,給我們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張英表示。創業十余年,張英帶領年輕團隊,設計了上千款實用且受市場歡迎的產品,與美的、小米、九陽、蘇泊爾、公牛等百余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以穩健的設計創新能力得到業內好評,助力制造業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面對MidJourney等AI設計工具的沖擊,張英坦言,工業設計師目前無法被AI所替代。“設計師需要具備審美力、產品經驗和對材質的理解,而AI只能作為輔助工具和加速器,無法替代設計師的判斷和人文關懷。”張英表示,設計師要學會駕馭AI工具,同時積累經驗,提升設計能力與人文洞察力。 2023年任中國美術學院寧波校友會,秘書長。外觀設計張英結構設計
2019年浙江省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創始人。杭州產品設計張英
個人品質與魅力執著努力:張英以飽滿的熱情和執著的努力,帶領卓一設計團隊不斷前行。她堅信,只有不斷努力和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團隊領導力:張英具有出色的團隊領導力,她善于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共同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
現任職務與投資情況現任職務:張英目前擔任寧波卓一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寧波卓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并在多家企業擔任高管職務。投資情況:張英是多家企業的直接控股股東和終受益人,她在工業設計領域的投資和布局展現了她的遠見卓識和商業智慧。 杭州產品設計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