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電力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供需結構持續優化。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2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合計9.8億千瓦,占比為44.8%,創歷史新高。全口徑發電量為7.62萬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電力體制創新更進一步,輸配電價監管體系基本完善,市場交易電量超過3.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7%。同時,節能降耗更進一步,供電標準煤耗305.5克/千瓦時,同比再降0.9克/千瓦時。電力能源的發展需要加強能源管理和監管,以確保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安全供應。應急電力能源物聯網
電力工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工業,也是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點和先行產業。電力工業必須優先于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而發展,其建設和發展的速度必須高于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只有這樣,國民經濟各部門才能夠快速而穩定地發展,這是社會的進步、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現代化的需要。“科技要發展,電力要先行”,可以看出電能在國民經濟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光纖數據電力能源技術電力能源物聯網可以實現對能源安全的實時監測和保障,提高能源安全的穩定和可靠效果。
邏迅變電站智能輔助監控系統方案,采用自主可控的軟件和硬件,運用多種物聯網智能感知器與人工智能安全云技術,即“神經末梢+大腦”組合,賦能能源電力行業。方案通過多傳感器結合、通信融合、邊緣計算等技術對變電站內一次設備在線監測、動環、安防、消防、視頻等信息進行采集、清洗和分析,并傳輸至數據中心。實現各子系統統一,加強了系統的實用性、穩定性和安全性,構建了一套智能監測與輔助控制系統。本方案遵循并符合自主可控新一代變電站二次系統方案實施的相關規范和導則。
經過農村輸配電網的大量資金投入城鎮農網改造工程,加大了農村低壓電網的改造和建設力度,使城鄉輸配電網設備狀況不斷提高,優化農村輸配電網結構,提高城鄉輸配電供電質量、提升其供電可靠性。輸配電網的線損率降低明顯,電價的降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滿足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城鎮化建設提供可靠的電力能源的保障,同時對于輸配電低壓側,從整體來看,受投入資金和現實電力體制的影響,我國很多地區存在技術水平低、設備落后的輸配電低壓電網。 電力能源物聯網可以實現對能源交易的實時監測和管理,提高能源交易的效率和公平性。
電力能源系統將成為國家低碳經濟的關鍵樞紐,在整個低碳經濟發展中發揮平臺和基礎服務作用。從國際環境看,低碳經濟發展為全球經濟結構升級和產業變革指明全新方向,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前景廣闊,產業增量空間巨大,新型電力系統高度依賴技術突破,相應新模式、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將為經濟結構升級提供新動力。從國內環境看,新型電力系統產業是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新動能。這將給有志開拓越南市場的中國能源電力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和挑戰。
電力物聯網在行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物聯網將為電力行業帶來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運營模式。應急電力能源物聯網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需要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體系,包括監測、分析、決策和執行等環節的協同配合等。應急電力能源物聯網
新能源電力為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能源電力系統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轉型成為新的歷史使命。能源電力轉型是體現了改變人類命運的共同追求。受百年以來化石能源大量使用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影響,氣候變暖持續加重,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現實和潛在的重大影響,迫切需要減排溫室氣體成為全人類共同推動能源電力轉型的強大動力。能源的生產和消費環節均要走綠色低碳的道路。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實現能源低碳轉型,壓減化石能源,增加清潔能源是措施之一;調節清潔能源供給的地理結構是措施之二,逐漸增加我國清潔能源的比例。應急電力能源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