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園發展至今只有短短半個世紀,因為它的“微小”,常被“英雄主義”的規劃者們忽略。口袋公園在城市中是一個“點空間”,是烘托城市主景的“配角”;但從城市人群的生活角度來看,口袋公園是市民生活的“主角”,是城市開放空間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部分。口袋公園作為城市設施的社會意義,遠遠高于其作為設計作品的美學意義。要更好地設計它、利用它解決相應的城市問題。口袋公園能見縫插針地大量出現在城市中,這對于高樓云集的城市而言,猶如沙漠中的一片綠洲。城市中的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社區小型運動場所等都是身邊常見的口袋公園。這種“見縫插景”的美見于方寸之間,為城市綠色空間的形式提供了新的設計參考。口袋公園面積小,功能少,功能定位不宜太多太雜,但設計要簡約不簡單,小巧不局促,有藝術性和文化性。街角口袋公園要點
形成區域特色品牌,激發城市活力。更加注重多元復合,增強口袋公園的交互性。普及應用鄉士適生植物,吸引鳴禽、昆蟲、動物在口袋公園安家落戶,發揮口袋公園科普教育的自然課堂功能,讓人與自然充分交流。結合健身、一老一小需求、無障礙環境建設等,因地制宜植入功能相宜的公共服務設施,滿足不同人群游憩休閑、運動健身、社會交往等日常生活需要,提升社區、街區品質及活力。更加注重文化融入,增強口袋公園的人文性。注重銜接周邊城市肌理,提煉所在區域特定場所的文化要素,運用于口袋公園景觀小品、裝置設施等設計中,延續空間記憶,營造環境優美、兼具人文特色的綠色休閑空間。打造口袋公園要點引導和發動公眾、社會力量參與口袋公園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探索推行認養制、志愿服務等模式。
口袋公園綠地是城市綠地系統組成部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我們需要利用公園管養對公園綠地進行保護。一是禁止以開發、市政建設等名義侵占公園綠地。二是禁止出租公園用地,不得以合作、合資或者其他方式,將公園用地改作他用。三是嚴禁借改造、搬遷等名義將公園遷移到偏遠位置。經過公示、論證并經審核同意搬遷的公園,其原址的公園綠地性質和服務功能不得改變。四是嚴格控制公園周邊可能影響其景觀和功能的建設項目及公園地下空間的商業性開發。市政工程建設涉及已建成公園的必須采取合理避讓措施;確需臨時占用的,必須征得城市公園管養主管部門同意,并按公園管養主管部門的意見實施。
歷史街區中口袋公園的理論研究現狀及問題:歷史街區并不是簡單的建筑物的總合,而是整體環境下空間氛圍所帶來的價值升華。諸多城市都存在著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街區,不同的國家擁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與社會狀況,但歷史街區都屬于城市的文化遺產,各國的發展進程也很相似。二戰后,許多歷史街區等富有文化內涵的空間在城市重建的過程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1960年以后城市規劃開始強調人本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歷史街區的更新改造被人們更加關注,提升人居環境質量與文化保護之間的矛盾也尤為明顯。口袋公園因其占地面積小、布置靈活,同時又具有良好的景觀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隨著社會的變遷和進步,設計師不斷探索城市公共空間的多元化轉變,關注曾經被忽略的各類群體需求。可供性理論作為剖析使用者行為及使用者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捕捉環境的物質特征與人感知之間的復雜關系,對于口袋公園場所品質和氛圍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經研究者的不斷探索,在國內可供性理論在兒童環境行為、老年活動空間行為研究中得以應用。例如曲琛在研究中運用感知地圖繪制和訪談結合的方法,以兒童為研究對象,對北京市某一鄰里環境在兒童方面的可供性進行了調查,得出了被使用的可供性大于被感知的大于被塑造的特征,且可供性貢獻量比較大元素分別是地面和植物,科幻和多媒體設施成為兒童理想中的環境元素被提出,但用于被感知和被使用方面。口袋公園如何設計,需要做好三個統籌,才能更好滿足居民的需求,推動口袋公園建設從增綠意到尋畫意的轉變。街角口袋公園行業指南
各省級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口袋公園”建設對于拓展綠色公共空間、方便**就近游園的重要作用。街角口袋公園要點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口袋公園建設是一項實打實的民生工程,也是打造宜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舉措。江蘇作為全國經濟社會的先發地區,人口密集、城鎮密集、經濟密集是比較大的省情特征,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面臨用地緊張、存量空間再利用等問題。城市口袋公園規模較小、布局靈活、環境友好、功能多元,是江蘇省民生實事樂享園林的重要類型,也是城市公園綠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推進和建設口袋公園,對于優化和均衡城市綠地布局、織補拓展綠色公共空間、滿足居民休閑游憩需要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綠色城鄉建設背景下的項重要民生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口袋公園2000余處,公園綠地十分鐘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0%。街角口袋公園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