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聽車主向我抱怨充電樁安裝難問題,心情都很沉重。”日前,威馬創始人、CEO沈暉也在微博上吐槽稱,今年威馬共交付了4萬多臺車,但隨車附贈的充電樁卻有近一半送不出去。微博發布后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截止目前已超過2500條轉發及評論。沈暉的疑惑,同樣也是眾多新能源車主,特別是老舊小區業主的心聲。在電動化趨勢下,越來越多的車主開上了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近300萬輛,同比增長。在帶來的車市整體壓力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勢。不過賣車容易,買車容易,用車卻未必容易。隨著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充電難開始成為用戶的大問題。“買得了車卻裝不了樁”的現象相當普遍。此前據央視新聞報道,來自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全國仍有超過四成的新能源車主沒有在居住小區安裝個人充電樁,需要到3公里之外的公共充電樁充電。私家車外出尋找公共樁充電,到底有多不方便?表面看來,在政策和產業各方的共同推動下,近年中國市場已形成了體量龐大的充電基礎設施規模。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同比增長。過去一年內。張家港市充電樁生產廠家哪家好!電動車充電樁哪家好
根據對電動汽車的充電方式,充電樁可分為交流充電樁和直流充電樁兩大類。交流充電樁主要安裝在停車場,造價低廉,適合家用,給普通純電動轎車充滿電需要4-5個小時,俗稱“慢充”。目前小型車多采用交流充電樁充電。直流充電樁主要安裝在大型充電站內,以三相四線制的方式連接電網,能夠提供充足的電力,輸出的電壓和電流調整范圍大,俗稱“快充”。電動大巴車主要通過直流充電樁充電。傳導式直流充電樁通過接口與電動汽車相連,人們在充電樁上的人機交互界面處刷卡和進行相應的操作后,即可給電動汽車充電。同時,在充電樁顯示屏上能夠顯示電量、費用、充電時間等數據。這里就需要用到通信協議。吳江區充電樁設備工業區充電樁生產廠家哪家好!
當然這是基于充電樁建設長期發展以來形成的現實基礎。對于換電站來說,需要統一標準的是電池包的容量、尺寸、種類以及連接方式等方面。基于以上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充電樁這種供電模式得益于長期以來的發展基礎,在應用與實踐層面具備一定的優勢。但我國充電樁的發展現狀仍然令人堪憂。首先是充電速度慢,總需要“等著用”;其次是操作過程較為繁瑣以及車位被占用等在充電運行中的管理和維護問題。這使得充電樁使用感較差,同時也是換電站得以出現的一大重要原因。如今隨著環保理念的倡導、能源動力領域的快速發展和相應的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呈現出不可阻擋之勢。從現實角度來看,國家政策傾斜、人們環保理念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青睞新能源汽車。
中國當前充電基礎設施總體仍滯后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進程,而私人充電樁又滯后于公共充電設施。從發達國家市場表現來看,美、日、歐私人充電樁保有量大于公共充電樁。而國內兩者的比例則接近1:1。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發展充電樁產業,也是踐行國家“雙碳戰略”的體現。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賽道已形成優勢。補能生態不僅是新能源汽車的后一公里發展瓶頸,也是驅動銷量增長的新引擎。完善充電補能將有利于激發新能源,保持產業優勢。反之,充電難的問題如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進一步阻礙。出行端的“雙碳”目標更加無從談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王耀認為,當前配置充電樁仍需區分場景,形成以居民區充電為主、公共充電為輔、換電為補充的充電生態。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居民小區充電難的局面遲遲無法打開。近日,觀察者網發布了一則“關于新能源汽車小區充電難”的投票,結果反映”小區電網容量不夠”、“小區固定車位不夠”、“物業不同意”等,是影響社區新能源車充電的大的幾個難題,且在老舊小區中更是相當普遍。實際上,無論安裝公共充電樁還是私人充電樁,積極性高的除車主本身外。高新充電樁生產廠家哪家好!
交流充電樁只提供電力輸出,沒有充電功能,需連接車載充電機為電動汽車充電。相當于只是起了一個控制電源的作用的。充電樁目前分為交流充電樁和直流充電樁。交流樁輸出單相/三相交流電通過車載充電機轉換成直流電給車載電池充電,功率一般較小(有7kw、22kw、40kw等功率),充電速度一般較慢,故一般安裝在小區停車場等地。直流電動汽車充電站,俗稱就是“快充”,它是固定安裝在電動汽車外,與交流電網連接,可以為非車載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提供直流電源的供電裝置。直流充電樁的輸入電壓采用三相四線AC 380 V±15%,頻率50Hz,輸出為可調直流電,直接為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充電。由于直流充電樁采用三相四線制供電,可以提供足夠的功率,輸出的電壓和電流調整范圍大,可以實現快充的要求。充電樁服務 量大價優,歡迎咨詢無錫天誠咨詢!江陰智能充電樁采購
無錫天誠可供應品質充電樁 歡迎咨詢。電動車充電樁哪家好
新能源車車主帶著一二線城市的“充電樁自由”幻覺走高速返鄉,自然就陷入“充電一小時,排隊四小時”的尷尬境地。只賺吆喝不賺錢既然充電樁不夠用,能多建一些嗎?答案不是難不難,而是愿不愿意。充電樁運營的門檻并不高,自2014年放開社會資本進入充電樁市場以來,高峰時期的2017年,有1000多家充電樁企業同場競技。說門檻不高,從特斯拉充電樁工廠的投資額上也可以看出。2020年8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充電樁工廠正式立項,今年2月3日就建成投產,用時不到半年。工廠的投資額約為4200萬元,初期規劃年產能卻達到1萬根超級充電樁。與低門檻相對應的,是充電樁企業難賺錢。2019年,50%的企業或倒閉或退出這一行業,還有30%的企業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如今,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云快充、南方電網5家公司就占據了公共充電樁市場。但一番廝殺過后存活下來的公司依然難賺錢。根據特來電控股母公司特銳德(特銳德持有特來電79%的股份)的財報,特來電2016—2020年分別虧損、、、、,五年合計虧損。在收入端,充電樁運營商的收入基本等于:(充電費+服務費)×充電時長。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各地和發改委會對充電費用進行指導定價,且有持續下降的趨勢。電動車充電樁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