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是什么意思?挽救生命的醫療儀器 AED是自動體外除顫器的英文縮寫,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儀器。在心源性猝死發生時,非專業人員可以使用AED來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 (昆明地鐵站配備的久心AED) 在我國,心源性猝死的年發生率約為0.04%。雖然從發生率來看,與歐美國家相比較低,但是在巨大的人口基數下,每年心源性猝死的總人數也達到了驚人的54.5萬。當心源性猝死發生的時候,如果能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搶救,會給患者帶來更高的生存率。相反,如果除顫搶救晚了,每延遲一分鐘,患者的生存率就會下降7%~10%。雖然我們無法預測心源性猝死什么時候會在誰身上發生,但是如果能有在家里或者是公共場合配備AED的意識,并且做到配備相應數量的AED,則能夠幫助心源性猝死患者不錯過較佳的救治時間,阻止悲劇的發生。AED的使用可以減少心臟驟停患者的大腦損傷。西雙版納進口除顫儀的用途和特點
心臟驟停不只發生于既有心臟病史人群,一些平日里看似健康的人,也會因各種原因導致心臟驟停發生。今年歐洲杯期間,丹麥隊球員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在比賽中突發心臟驟停失去意識,盡早的時間得到隊友、裁判和隊醫的幫助后轉危為安,讓他死里逃生的關鍵正是球場邊常備的AED。人在心臟停跳后無法向大腦輸送血液,短時間內腦組織會因缺血缺氧而壞死。據統計,70%以上病患心跳驟停都是由心臟室顫造成,而處理室顫重要的方法就及時除顫。所以,發現心臟驟停患者后立即給予心肺復蘇,同時盡快使用AED 給患者實施電除顫,是能夠搶救患者生命的方法。玉溪銷售除顫儀多少錢在使用AED之后,需要立即撥打120或等待醫護人員的到來,以便對患者的進一步救治提供幫助。
AED的作用是自動分析心律失常,并給予恰當的電擊來重啟患者心臟。它是一種用于心搏驟停患者的設備,可以自動判斷、分析患者身體情況,識別是否為可除顫心律。一旦判斷為可除顫心律,AED會提供高能量電流,對人體的特定區域放電,幫助因室顫、無脈性室速導致驟停的心臟恢復正常的心律。AED是一種智能、便攜的醫療器械,普通公眾也可以掌握操作。在突發情況下,使用AED可以提高搶救成功率和生還率。AED自帶電極,通過貼在胸部和肋骨兩邊的特定位置上,自動監測患者心電圖,一旦發現心律失常,會產生聲音提醒操作者進行電擊醫治。同時其還會通過語音提示、操作指南來指導救護者進行急救操作。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可以自動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情況,并在需要時通過電擊來恢復正常的心律。其主要作用如下: 心臟驟停急救:AED適用于心臟驟停的患者。在心臟驟停的緊急情況下,AED可以自動分析心臟的電活動,識別是否為可除顫心律。如果是可除顫心律,AED會提供高能量電流,通過貼在患者胸部特定位置的電極片,對人體的特定區域放電,從而幫助因室顫、無脈性室速導致驟停的心臟恢復正常的心律。 公眾應急服務:AED設計為公眾應急服務使用,操作簡單,方便攜帶,使得非專業醫護人員也能在關鍵時刻使用它進行搶救。 提高搶救成功率:在心臟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內使用AED,可以極大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生存率。 AED的使用需要配合心肺復蘇術(CPR),以便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急救。
AED的發展歷程包括以下幾個重要階段: 18世紀:電擊除顫技術的緣起,丹麥醫生Abildgaard描述了一系列實驗,通過電脈沖使母雞“沒有生命”,隨后又通過電脈沖使他們回復知覺,但Abildgaard并不知道室顫的存在。 1947年:貝克(Beck)通過電除顫挽救了人的生命,使用了一個特殊設計的心內電極槳,用110伏電壓,1.5安培的交流電,電擊2次。 1956年:卓爾(Zoll)等人成功進行了首例人的體外除顫,70伏特,1.5安培的交流電流,在胸外進行了0.15s的放電除顫。 1961年:亞歷山大(Alexander)等人描述了交流電電擊終止室性心動過速(VT)。 1970年:Diack和他的同事發明了AED,根據CPR的相關原理開發出了AED的原型機,并在波特蘭地區進行了測試。 20世紀80年代中期:AED的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受過訓練的非專業人士。 1996年:首臺使用雙相波技術的AED問世。 2003年:快速電擊技術問世,縮短了AED分析到放電的時間,提高了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率。 2006年:推出了smart CPR技術,從而進一步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生存率。AED的使用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確保正確操作。臨滄國內除顫儀哪家快
在一些大型活動和賽事中,AED的使用已經成為必備的安全措施。西雙版納進口除顫儀的用途和特點
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館布設的300套AED設備內置4G網絡,并搭載了久心自主研發的 AED管理系統,通過智能管理系統,實時對設備進行遠程監控和巡檢,確保急救設備實時待命,圓滿完成冬奧賽事急救保障工作。 鏈接120系統,賦能院前急救。 久心AED管理系統與多個城市的120急救系統、城市監控系統等第三方系統對接,如蘇州市120急救系統、海南5G急救背包管理系統、桐廬120急救中心等。 通過物聯網+網格化管理,形成人、機、物的互聯互通,對AED位置及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實現管理閉環,完善突發應急救護體系。 西雙版納進口除顫儀的用途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