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AED 真正成為“救命神器”,需要幾個必要條件。心臟驟停急救的黃金時間只有數分鐘,4 分鐘內救活成功率50%,6 分鐘降至10%,超過10 分鐘幾乎為0%。所以,在首批投放50 臺的基礎上,我們還需進一步提升該設備在公共場所的配置率,同時做好日常維護檢修,早日讓這張救命的安全之網遍布城市各個角落。避免在緊要關頭因無法及時拿到設備或是設備出故障,導致悲劇的發生。只有在普及、操作簡便、及時使用、質量保障、法律支持、公眾意識和數據分析與改進等方面得到充分滿足,AED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挽救更多生命。在公共場所,如學校、健身房、商場等,AED為公眾提供了更有效的安全保障。昆明國產久心AED
AED的發展歷程包括以下幾個重要階段: 18世紀:電擊除顫技術的緣起,丹麥醫生Abildgaard描述了一系列實驗,通過電脈沖使母雞“沒有生命”,隨后又通過電脈沖使他們回復知覺,但Abildgaard并不知道室顫的存在。 1947年:貝克(Beck)通過電除顫挽救了人的生命,使用了一個特殊設計的心內電極槳,用110伏電壓,1.5安培的交流電,電擊2次。 1956年:卓爾(Zoll)等人成功進行了首例人的體外除顫,70伏特,1.5安培的交流電流,在胸外進行了0.15s的放電除顫。 1961年:亞歷山大(Alexander)等人描述了交流電電擊終止室性心動過速(VT)。 1970年:Diack和他的同事發明了AED,根據CPR的相關原理開發出了AED的原型機,并在波特蘭地區進行了測試。 20世紀80年代中期:AED的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受過訓練的非專業人士。 1996年:首臺使用雙相波技術的AED問世。 2003年:快速電擊技術問世,縮短了AED分析到放電的時間,提高了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率。 2006年:推出了smart CPR技術,從而進一步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生存率。昆明國產久心AEDAED在公共場所的普及率逐漸提高,為心臟驟停患者提供及時的急救。
中國首例馬拉松“猝死”AED施救成功: 2015年3月15日,無錫國際馬拉松比賽中,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一幕:半馬20.3公里的地方,一位選手突然倒地不起,急救隊員到達現場后,確認人員無反應無呼吸,隨即立即展開施救,在經歷了CPR,AED除顫等緊急施救手段后,選手呼吸恢復,意識恢復,化險為夷。 本次馬拉松賽事是和國內專業的現場急救系統戰略合作,按照接近東京馬拉松的水準,為馬拉松賽事提供現場急救保障系統,配備AED共計46臺,平均每250-500米,就有一個急救隊員,每500-1000米就有一臺AED,確保參賽人員的人身安全。
AED是什么意思?應被重視的醫療儀器 知道了AED是什么意思,就應該知道配備一臺AED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選擇一臺AED?以久心自動體外除顫器iAED-S2系列為例,打開機蓋,儀器就會自動開機。根據AED的語音提示將除顫電極片貼在病人身上,AED會根據患者情況判斷是否需要電除顫。如果需要,根據語音提示按下除顫鍵即可進行放電。S2系列充電速度≤8秒,且擁有心肺復蘇反饋、兒童模式,專業提升救治率。物聯網數據中心整合急救資源,要知道,在關鍵時刻這些功能對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久心自動體外除顫器iAED-S2系列) 其實我國的公共急救知識普及還不夠成功,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因為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而喪失生命。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能力范圍之內,積極響應與推動AED的科普,讓更多人知道AED是什么意思,讓更多人去學習AED的使用方式,例如通過搜索AED或除顫儀的操作流程視頻等方式。在意外發生時,盡可能地挽救親人或朋友的生命,為他們的生命筑起一道防線。AED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心臟驟停患者的死亡率。
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顫、室撲、無脈性室速等,以下以室顫為例)是導致心血管意外的較常見原因,早期除顫轉復心律,以維持穩定的血流動力學狀態,是搶救此類患者并決定患者預后的關鍵。 因此在搶救前了解雙向波除顫與單向波除顫,在搶救過程中規范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就顯得尤為重要。 除顫即利用醫療器械或特定藥品終止心室顫動的過程。在醫學上,除顫一詞通常特指用除顫器以對心臟放電的方式終止心室顫動的操作。 一般除顫時常用也是有效的方法就是電除顫,被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列為較高的推薦級別。AED的電極片分為成人和兒童兩種尺寸使用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和體型選擇合適的尺寸。昭通國產久心AED在銷售
AED可以自動判斷是否需要電擊,如果不需要,會自動停止。昆明國產久心AED
AED便攜、易于操作,稍加培訓既能熟練使用,專為現場急救設計的急救設備,從某種意義上講,AED又不僅是種急救設備,更是一種急救新觀念,一種由現場目擊者進行有效急救的觀念。它別于傳統除顫器可以經內置電腦分析和確定發病者是否需要予以電除顫。 除顫過程中,AED的語音提示和屏幕顯示使操作更為簡便易行。自動體外除顫器對多數人來說,只需幾小時的培訓便能操作。美國心臟病協會(AHA)認為,學用AED比學心肺復蘇(CPR)更為簡單。 雖然AED的使用十分便捷,但是目前國內配置的AED尚不允許未受訓練的非專業人員使用。昆明國產久心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