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開始成批生產,特別是景德鎮,成了中國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產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水平高,特別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元代繪畫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后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產,但無論是釉色、胎質,還是紋飾、畫技,都不能與同時期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為其它生產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對象,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發展史上,又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響后代。康熙年間燒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稱“清代之”。茶濾:用于從茶壺中過濾茶湯,避免有碎葉茶渣落入茶湯,影響觀感和口感。廣東紫砂茶具開壺
瓷器茶具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青瓷茶具青瓷茶具以浙江生產的質量為好。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色澤純凈、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宋代,作為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視為稀世珍品。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廣東紅茶用什么茶具泡好的茶刀本身就美如藝術品,喝茶之余更得幾分雅玩之趣。
由于茶葉不再碾末沖泡,前代流行的碾、磨、羅、筅、湯瓶之類的茶具皆廢棄不用,宋代崇尚的黑釉盞也退出了歷史舞臺,代之而起的是景德鎮的白瓷。屠隆《考般木余事》中曾說“宣廟時有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瑩白如玉,可試茶色,為要用。蔡君謨取建盞,其色紺黑,似不宜用。”張源在《茶錄》中也說“盞以雪白者為上,藍白者不損茶色,次之”,因為明代的茶以“青翠為勝,濤以藍白為佳,黃黑純昏,但不入茶”,用雪白的茶盞來襯托青翠的茶葉,可謂盡茶之天趣也。
金、銀、銅、錫都是制造茶具的可選之材。中國錫制茶具的興起始于明末清初,明代許次紓的《茶疏》中曾說:“錫備柔剛,味不咸澀,作銚良。”錫銚煮水,可令水快速沸騰,無熟湯之氣,飲茶較好,口感別具清香。錫銚被推崇,應是錫之提煉技術精益的結果。以前曾有人認為用錫制茶具煮水泡茶,易奪香敗味,使茶味走樣,其實主要是錫質不純所致。
錫茶具興起,也是明代茶具的一個重要特點。羅稟在《茶解》中提到茶注“以時大彬手制粗沙燒缸色者為妙,其次錫。”明代錫壺與紫砂壺一樣,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一時間錫壺制作名家輩出,他們往往不惜工本,制作出許多美輪美奐的錫茶具。
錫延展性好,易于加工,可以做成各種茶具。但錫器的比較大優越性在于貯茶。錫制茶罐具有良好的密閉性和透氣性,儲茶可使茶葉色味不變,長久保持茶葉自身的鮮翠芬芳,自古就被推為貯茶之珍品,為其他材質所不及。
現代的錫制茶具做工更加精細,經過多道手工打磨,外表美觀鮮亮,雅致肅靜,又不失高貴的大家之風,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既是實用器具,也是收藏上選。 到了現在,茶洗的功能更偏于洗杯、回收杯、裝茶渣棄水等。
錫制茶具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在使用錫制茶具時應注意保持茶葉的清潔干燥,切勿使用洗碗機或刷子來清洗,避免與火接觸,使用溫水清洗,用柔軟的布擦干。
錫是一種質地較軟的稀有金屬,熔點低、可塑性強,價值次于白金、黃金、銀;它具有殺菌、無毒、不易氧化、富有光澤的特點。早在中國古代便有應用,人們在水質不好的井底放入錫板,進行水質凈化。錫器自古流傳有“盛酒酒香醇,盛水水清甜,貯茶色不變,插花花長久”的美譽。
錫茶葉罐等精品錫器走進普通人的生活,除了點綴裝飾之外,更是一種品位。它之所以能被廣而泛之使用并受到人們的喜愛,正是因為錫自身的一些很好特性。明朝的周高起認為“純錫為五金之母,以致茶兆,能益水德,沸亦聲耳。”《清波雜志》認為:凡茶宜錫,且意以錫為合,適用而不侈。用錫制作的茶葉罐有良好的密閉性和透氣性,儲藏茶葉不走氣不變色,無異味。所以,喜歡喝茶、品茶的人一般都是用錫罐儲茶,用錫壺泡茶。 從古自今,講究茶道,喜歡喝茶、品茶的人一般都使用錫罐儲茶。廣東紫砂茶具開壺
茶漏:茶漏則于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廣東紫砂茶具開壺
錫制品的用料分硬料和軟料。用硬料制作的工藝品一般適合于茶罐、酒瓶,硬料的錫度一般有五成到九成六,成品外表一樣比較清澤。用軟料制作的一般用錫量相對比較多,因為太薄會導致成品變形,所以為了防止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得不加厚壁身,軟料的錫度一般也控制在五成到九成六,外表帶一些米黃色。
此外,皮殼是鑒別古代錫器和現代錫器的重要依據。所謂“皮殼”是古玩行對古玩表皮的色彩、光澤及質感概括。錫于常溫下在空氣中不受影響,但一件老錫器,如果長期處于干燥環境之中,除了外表光澤不如新錫器強以外,其它變化不會太大。但時間長達數十年或數百年的老錫器幾乎不可能完全與潮濕環境隔絕,而錫受潮表面會生成一種極薄的氧化膜,這層氧化膜會因為不同錫料中其它金屬含量的不同呈現出黃褐、紫灰、紫黑、銀灰、黑褐等不同的色彩,并與金屬錫的質感、光澤混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皮殼,成為錫器鑒定的重要依據。 廣東紫砂茶具開壺
深圳市廖達工藝制品有限公司創辦于1997年,是一家集產品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一站式服務的專業錫器制造商,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曾榮獲專利證書三十多項,獲得國內禮品作品比賽金、銀、銅獎三十多個。本著追求產品質量和產品創新的生產理念,廖達人多年來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國內具有實力的錫器制造企業,領導錫器工藝品潮流。廖達錫器以傳承中華文化為特色,以精雕細刻的工藝,高貴典雅的造型,追求完美的品質,再揉合國內傳統文化元素,在美觀、實用的基礎上,更具有收藏價值。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睞,成為眾多品牌公司、機構慶典和紀念收藏禮品的選擇。2004年北京奧組委就選用廖達錫器作為贈送世界各國的禮物,成為2008年aoyun會錫制禮品指定生產商。2010年廖達錫器又受到世博會的青睞,成為世博會錫器禮品指定生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