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井蓋特性:
1、排水性能 2、密度低且可調節的特性 3、具有低導熱系數 4、化學穩定性
水泥圓形井蓋優點:
1不易掉落 2不受受損 3便于開啟更安全 4堅固耐磨 5節約成本 6 易于搬運
水泥井蓋特性:
1、排水性能:較高的孔隙率保證了該材料具有較快的排水速度,同時具有較好的蓄水能力。
2、密度低且可調節的特性:相比于傳統碎石透水混凝土的主要優勢,應用于對承重荷載有限制的基層時能夠發揮其輕質減荷的長處。水泥制品材料具有較好的保溫和吸音特性,使透水水泥制品應用時能夠兼具多重功能,從而簡化了綠化屋面系統構造。
3、具有低導熱系數:滿足設計要求,施工方便、減少運輸等費用,而且占用空間小。
4、化學穩定性:選擇的水泥制品就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水泥制品應能承受一定荷載并能抵抗外力撞擊。
水泥井蓋圓形:
1、圓形井蓋受力后,壓力向周圍擴散。由于擴散均勻,不易破碎和崩塌。
2、矩形井蓋由于受力不均,破裂概率遠大于圓形井蓋。因此,圓形井蓋適用于耐久性。
3、這樣可以保證井蓋在任何方向上的尺寸都大于井口。在城市道路管理方面,由于不易傾斜,一般采用圓形井蓋,這樣可以很好地保護行人和車輛的安全。
4、相對節約了材料的生產成本。與矩形或正方形相比,矩形內接圓的面積較小,用于生成的材料也較少。 5、碾壓時可移動圓形運輸和施工。這個城市的標準排水井蓋重幾十公斤。 水泥井蓋養護內容: 生產廠家的水泥28天 水泥井蓋養護注意事項: 忌受潮結硬 忌曝曬速干 忌負溫受凍 忌高溫酷熱 忌基層臟軟 忌骨料不純 忌水多灰稠 忌受酸腐蝕
水泥井蓋指標標準:
1、水泥主要技術指標 比重與容重:標準水泥比重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硬化得越快,早期強度也越高。
(3)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從加水攪拌到凝結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于45分鐘,終凝時間不遲于6.5小時;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終凝時間不遲于10小時。實際上初凝時間在1~3小時,而終凝為4~6小時。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由專門凝結時間測定儀進行。
(4)強度:水泥強度應符合國家標準。
(5)體積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能。水泥中含雜質較多,會產生不均勻變形。
(6)水化熱:水泥與水作用會產生放熱反應,在水泥硬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的熱量稱為水化熱。
(7)標準稠度:指水泥凈漿對標準試桿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時的稠度。
水泥井蓋細骨料選擇: 粗骨料、細骨料。
水泥井蓋耐久性:
⑴ 抗滲性 抗滲性是指混凝土抵抗壓力水(或油)滲透的能力。
⑵ 抗凍性 混凝土的抗凍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環境中,經受多次凍融循環作用,能保持強度和外觀完整性的能力。
⑶ 抗侵蝕性 環境介質對混凝土的侵蝕主要是對水泥石的侵蝕,通常有軟水侵蝕,酸,堿,鹽侵蝕。
水泥井蓋水泥選擇:
品種選擇 配制混凝土一般可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必要時也可采用快硬硅酸鹽水泥或其他水泥。水泥的性能指標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 采用何種水泥,應根據混凝土工程特點和所處的環境條件,參照表3—8選用。
水泥井蓋標號選擇:
水泥標號的選擇應與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相適應。原則上是配制高度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高標號水泥;配制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低標號水泥。 如必須用高標號水泥配制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偏少,影響和易性及密實度,所以應摻入一定數量的混合材料。如必須用低標號水泥配制高度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過多,不經濟,而且要影響混凝土其它技術性質。
水泥井蓋檢測標準:
1.摘自《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92)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92)。
2.對有抗凍、抗滲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
3.對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據水泥標號,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寬。
4.對有抗凍抗滲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塊含量應不大于1%。
5.對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據水泥標號,其泥塊含量可予以放寬。
6.對有抗凍、抗滲要求的混凝土,砂中云母含量不應大于1%。
7.砂中如含有顆粒狀的硫酸鹽或硫化物,則要求經專門檢驗,確認能滿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時方能采用。
8.對有抗凍、抗滲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應大于1%。
9.碎石或卵石中如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質的石粉時,其總含量可由1.0%及2.0%分別提高到1.5%和3.O%。
10.對C10和低于C10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含泥量可放寬到2.5%。
11.有抗凍、抗滲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泥塊含量應不大于0.50%。
12.對于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泥塊含量可放寬到1.00%。
13.碎石或卵石中如含有顆粒狀硫酸鹽或硫化物,則要求經專門檢驗,確認能滿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時方能采用。
14.對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其粗骨料中的針、片狀顆粒含量可放寬到40%。
水泥井蓋原材料介紹:
水泥 水泥: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加水攪拌后成漿體,能在空氣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在一起。 早期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與現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膠結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還能抵抗淡水或含鹽水的侵蝕。長期以來,它作為一種重要的膠凝材料,廣泛應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國防等工程。
水泥分類:
通用水泥: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2007規定的六大類水泥,即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特種水泥:
具有特殊性能或用途的水泥,如G級油井水泥、快硬硅酸鹽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鋁酸鹽水泥、硫鋁酸鹽水泥等等。 水泥名詞 硅酸鹽水泥,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Portland cement); 鋁酸鹽水泥;
(3)硫鋁酸鹽水泥;
(4)鐵鋁酸鹽水泥;
(5)氟鋁酸鹽水泥;
(6)磷酸鹽水泥;
(7) 以火山灰或潛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
水泥技術特性:
快硬性(水硬性):分為快硬和特快硬兩類; 水化熱:分為中熱和低熱兩類;
(3) 抗硫酸鹽性:分中抗硫酸鹽腐蝕和高抗硫酸鹽腐蝕兩類;
(4) 膨脹性:分為膨脹和自應力兩類;
(5) 耐高溫性:鋁酸鹽水泥的耐高溫性以水泥中氧化鋁含量分級。
水泥類型定義
水泥:加水拌和成塑性漿體,能膠結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氣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狀水硬性膠凝材料:
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爐礦渣、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硅酸鹽水泥,分P.I和P.II,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
(3)普通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6%~20%混合材料,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普通硅酸鹽水泥(簡稱普通水泥),代號:P.O。
(4)礦渣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20%~70%粒化高爐礦渣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礦渣硅酸鹽水泥,代號:P.S。
(5)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20%~40%火山灰質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代號:P.P。
(6)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20%~40%粉煤灰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粉煤灰硅酸鹽水泥,代號:P.F。
(7)復合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20%~50%兩種或兩種以上規定的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復合硅酸鹽水泥(簡稱復合水泥),代號P.C。
(8)中熱硅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9)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具有低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10)快硬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早強度高的以3天抗壓強度表示標號的水泥。
(11)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抗硫酸鹽腐蝕性能良好的水泥。
(12)白色硅酸鹽水泥:由氧化鐵含量少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白色水泥。
(13)道路硅酸鹽水泥:由道路硅酸鹽水泥熟料,0%~10%活性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道路硅酸鹽水泥,(簡稱道路水泥)。
(14)砌筑水泥:由活性混合材料,加入適量硅酸鹽水泥熟料和石膏,磨細制成主要用于砌筑砂漿的低標號水泥。
(15)油井水泥:由適當礦物組成的硅酸鹽水泥熟料、適量石膏和混合材料等磨細制成的適用于一定井溫條件下油、氣井固井工程用的水泥。
(16)石膏礦渣水泥:以粒化高爐礦渣為主要組分材料,加入適量石膏、硅酸鹽水泥熟料或石灰磨細制成的水泥。
水泥生產工藝 :
硅酸鹽類水泥的生產工藝在水泥生產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窯中煅燒成熟料,再將熟料加適量石膏(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磨細而成。 水泥生產隨生料制備方法不同,可分為干法(包括半干法)與濕法(包括半濕法)兩種。
①干法生產。將原料同時烘干并粉磨,或先烘干經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窯內煅燒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將生料粉加入適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爾窯內煅燒成熟料的方法,稱之為半干法,仍屬干法生產之一種。 新型干法水泥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指采用窯外分解新工藝生產的水泥。其生產以懸浮預熱器和窯外分解技術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節能粉磨技術及裝備,全線采用計算機集散控制,實現水泥生產過程自動化和高效、、低耗、環保。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以懸浮預熱和預分解為核心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設備率占95%,套懸浮預熱和預分解窯1976年投產。該技術優點:傳熱迅速,熱效率高,單位容積較濕法水泥產量大,熱耗低。
②濕法生產。將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漿后,喂入濕法窯煅燒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將濕法制備的生料漿脫水后,制成生料塊入窯煅燒成熟料的方法,稱為半濕法,仍屬濕法生產之一種。 干法生產的主要優點是熱耗低(如帶有預熱器的干法窯熟料熱耗為3140~3768焦/千克),缺點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勻,車間揚塵大,電耗較高。濕法生產具有操作簡單,生料成分容易控制,產品質量好,料漿輸送方便,車間揚塵少等優點,缺點是熱耗高(熟料熱耗通常為5234~6490焦/千克)。
水泥的生產:
一般可分生料制備、熟料煅燒和水泥制成等三個工序,整個生產過程可概括為“兩磨一燒”。
水泥發泡:
一、水泥物理發泡 將發泡劑通過機械設備制備成泡沫,再將泡沫加入到由水泥基膠凝材料、集料、摻合料、外加劑和水制成的料漿中,經混合攪拌、澆注成型、養護而成的保溫板材(以下簡稱發泡水泥保溫板)。
二、水泥化學發泡 將發泡劑加入由水泥基膠凝材料、集料、摻合料、外加劑和水制成的料漿中,經混合攪拌、澆注,使其在模具中通過化學反應而使漿體內部產生封閉氣孔,經養護、切割而成的保溫板材。
¥270.0元
¥18.0元
¥98.0元
¥170.0元
¥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