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要做好產銷對接,市場供應,減少漁民損失。充分發揮合作社的銷售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活動,組織水產批發市場、超市等上門采購,實現水產品均衡上市。做好水產品市場信息監測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時發布水產品市場供需和價格信息,引導漁民及時將達到上市規格的商品魚捕撈出售,減少災害損失。針對災區大量死魚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傳播及污染養殖水體,預防處理不當對公共環境衛生造成的危害。及時清撈死魚,集中做深埋處理,選擇遠離水源、河流、養殖區和居住區的地點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鋪墊2厘米厚生石灰,廣東特種水產養殖技術,然后將死魚置于坑中,后撒一層生石灰,再用土覆蓋,廣東特種水產養殖技術。發生死魚的水體排放時必須進行消毒處理,廣東特種水產養殖技術,達標后排放。水產養殖建議采取"外消"與"內服"相結合的方法,預防病害發生。廣東特種水產養殖技術
春季水產養殖:抓好標準化魚塘開發整理改造。在當前天氣尚未轉暖還不適合水產養殖的時間,應積充分開發利用荒廢地,整理成適于養殖的池塘,新增水產養殖面積,提高水產養殖規模。抓好低標準池塘的清淤改造、消毒,提高池塘養殖標準,增加水產生產潛力。要根據市場信息和自身經濟實力,及早做好全年養殖計劃,規劃好相應的養殖模式、品種、規模、飼料、技術、市場銷售等因素,準備好漁業生產物資,及時開展工作,養殖效益。開展水產苗種繁殖的養殖者,要利用2~4月氣溫逐漸回升的有利時機,加強親本的投喂管理,增強親魚的體質,繁育質量。要提前做好魚苗繁殖準備。做好繁殖設施檢修,搞好親本的引進更新和培育,確保魚苗繁殖順利進行。廣東特種水產養殖技術水產養殖養殖種類的迅速傳播和交流,可促使養殖品種單一的地區提高產量。
建議養殖戶先用水質凈化劑以較快的速度降低水體的氨氮與亞硝酸氮,兩天后補充調水生物制劑(如光合菌、硝化細菌等),壯大水體的有益微生物群,使養殖水體變好并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飼料質量,符合甲魚對蛋白與脂肪方面的需求,可在飼料中加入20%以下的鮮魚或好的冰鮮魚魚漿投喂,可增強甲魚攝食強度,提高其生長速度與肥滿度。由于甲魚食量增加,投喂時添加預防腸炎藥物,如穿心蓮、大蒜等,連用幾天,效果較好。病害防治:"白露頭,魚死不斷頭"。從池塘養魚的歷史經驗和實踐來看,立秋之后魚病將進入又一個流行高峰季節。因此,掌握秋季魚類發病規律,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積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水產養殖的池塘底部充分暴曬后,選擇池塘底泥溶于礦泉水中,測溶液pH后根據情況選擇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pH高,選擇酸性消毒劑如二氧化氯;pH低,選擇堿性消毒劑如生石灰)。池塘消毒后7-10天后,排干塘水,重新注水(時間充足的還可以再次曬塘后再注水)。清塘后,注水時在進水口用60目及以上的篩絹網過濾,防止雜物、野雜魚和大型水生動物進入水體,放入50cm左右的水;如果培育水花的池塘是土塘,則傍晚在塘中下幾個小規格的地籠網,用于捕撈池中的黃鱔、泥鰍、小龍蝦等,減少因其打洞引起的漏水、垮堤等問題。世界水產養殖以亞洲一些國家為發達。
飼料投喂:常規魚投喂要提高飼料質量,日授喂量為在池魚體重的5%-6%;蝦飼料中動物性飼料要求占60%,日投喂量是在池蝦體重的7%-8%;河蟹增加葷性飼料比例,河蟹飼料動物性飼料占65%,日投喂量是螃蟹總重量的10%。從10月份初開始,隨著水溫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漸下降,日投喂量分別下降至魚、蝦、蟹總體重的3%、4%、4%-5%。另初秋、中秋是河蟹攝食水草、螺螄的高峰期,應密切注意,既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較高的存塘量,不足的池塘要采取措施,補足水草和螺螄。甲魚池塘養殖,進入秋季甲魚養殖應以水質調節為主,水質好了,甲魚的攝食量才能提高。人工繁殖和階段發育理論的應用可為養殖業穩定供應大量苗種。廣東特種水產養殖技術
在河蟹養殖中投喂的魚飼料一是要新鮮,以防出現內臟病害和污染水質。廣東特種水產養殖技術
超大規格:在人們司空見慣的品種中,如果能養出超大規格的品種就會物以稀為貴,其市場的接受程度也往往令人驚喜。如超大規格鱘魚(5公斤以上),售價和售量都十分可觀。輪養:輪養有三大好處:減輕池塘底質的惡化程度;減少病害傳染;根據市場行情,可靈活選擇養殖品種。如有些地區上半年養殖南美白對蝦,下半年養殖鱸魚,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水產養殖環境:提升池塘水位。針對池塘養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較差的狀況,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時選擇在晴好天氣的上午10時到下午2時間進行。廣東特種水產養殖技術